[实用新型]语音转接电话机无效
| 申请号: | 96228907.8 | 申请日: | 1996-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269679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2-03 |
| 发明(设计)人: | 丛炳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丛炳洲 |
| 主分类号: | H04M1/72 | 分类号: | H04M1/72 |
| 代理公司: | 烟台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梁翠荣,滕胜利 |
| 地址: | 2654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语音 转接 电话机 | ||
1、语音转接电话机,包括有普通电子按键电话机,其特征在于在普通电子按键电话机电路(11)基础上还加有耦合转换电路(1)和忙音识别控制电路(2),耦合转换电路输入端设有转换开关与外馈线及外线电话机相连,耦合转换电路输出端设有转换开关与内馈线及普通电子按键电话机电路相连,内馈线同时还与忙音识别控制电路(2)输入端相连,忙音识别控制电路输出端连有用来控制耦合转换电路(1)输入端输出端所设转换开关的控制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转接电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转换电路(1)包括电磁感应线圈(B2),与线圈(B2)串接的RC并联网络,线圈(B2)输入输出端所设转换开关。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语音转接电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B2)输入输出端皆经过整流电路与转换开关相连。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转接电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忙音识别控制电路(2)输出端所设控制器采用两个继电器(J2)、(J3),两继电器常开常闭触点(J2a、J2b、J3a、J3b)构成耦合转换电路(1)的输入输出端转换开关,输入端转换开关(J3a、J3b)的常开触点连接耦合转换电路和外馈线,常闭触点连接外线电话机和外馈线;输出端转换开关(J2a、J2b)的常开触点连接耦合转换电路和内馈线,常闭触点连接普通电话机电路(11)和内馈线。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转接电话机,其特征在于忙音识别控制电路(2)依序包括有信号放大电路(3),整形电路(4),第一级解调电路(5),二次整形电路(6),第二级解调电路(7),控制电路(8),耦合控制电路(10)。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语音转接电话机,其特征在于信号放大电路(3)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IC3)与外围电路构成,整形电路(4)采用时基集成电路(IC4)与外围电路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第一级解调电路(5)和第二级解调电路(7)由频率解码电路(IC5)、(IC6)分别与外围电路组成,二次整形电路(6)由集成运算放大器(IC11)与外围电路组成的电压比较器构成,控制电路(8)由光电耦合器(IC7)和反相器(IC14)串接而成;耦合控制电路(10)由反相器(IC8)和双D触发器(IC9)串接而成,反相器(IC8)输入端与地之间串有耦合触发开关(N1),触发器(IC9)输出端连接三极管(T13),(T13)输出端接有并联的耦合转换继电器线圈(J2)、(J3);控制电路(8)的反相器(IC14)输出端连接耦合控制电路(10)的触发器(IC9)复位端。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语音转接电话机,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8)的光电耦合器(IC7)输出端,也即反相器(IC14)输入端与地之间接有手动复位开关(N3)。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语音转接电话机,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8)输出端还连有免提控制电路(9),免提控制电路(9)由反相器(IC12)和双D触发器(IC13)串接而成,反相器(IC12)输入端与地之间接有免提触发开关(N2),触发器(IC13)输出端连接三极管(T12),(T12)输出端接有免提继电器线圈(J1),控制电路(8)输出端连至免提控制电路(9)的触发器(IC13)复位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丛炳洲,未经丛炳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890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