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96213935.1 | 申请日: | 1996-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253347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利群 |
| 主分类号: | C05F9/04 | 分类号: | C05F9/04;C05F9/02 |
| 代理公司: | 农业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祥明,卢新 |
| 地址: | 10002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生活 垃圾 堆肥 处理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设备。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越来越大,现在已成为污染环境的公害,因此,垃圾的处理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堆肥处理法是我国处理垃圾的主要方法,而且大都采用的是静态条件的一次发酵工艺或二次发酵工艺(称作“静态发酵”)。用这种方法发酵垃圾温度上升缓慢,一般只能维持在30——50℃,很难达到或保持最佳发酵所需的70℃。由于垃圾的底层温度低,冬季发酵温度更低,另外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质含量很高,含水率也很高影响垃圾通风,所以用这种方法发酵周期长,发酵不彻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套新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备,它采用动态发酵工艺,让堆肥在连续翻动或间歇翻动的情况下,形成空隙,它有利于水分蒸发,物料混均,发酵菌群繁殖快,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发酵质量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发酵室3由墙体14、混凝土圈梁19、弧形梁18、立柱16、双定向透光板13等组成。如图3所示,在墙体14上捣固混凝土圈梁19,将弧形梁18焊接固定在混凝土圈梁19预埋件上,将双定向透光板13装在弧形梁和立柱外表面,即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发酵室。
本实用新型的动态搅拌机是这样设计的:即在太阳能发酵室的混凝土圈梁19上铺设轻轨15,在轻轨15上设置行走装置25,桥式梁1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行走装置25上,可以往复行走,在桥式梁上固定两根悬吊的支腿24,支腿24上固定旋转轴27,在旋转轴上成螺旋状均匀固定着搅动叶片26。本实用新型的动态搅拌机可正反向旋转,在行走中往返搅动垃圾22。
以下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
新鲜的生活垃圾卸入太阳能发酵室3,在太阳的光照下,把发酵温度稳定保持在最佳温度70℃左右,温度过高时,启动风机1将多余温度和发酵的废气引入烟囱2排走。温度低时可由垃圾发酵时自身产生的热量补充。动态搅拌机21沿着太阳能发酵室的长度方向向左20和向右23做往复行走,行走中固定在旋转轴27上成螺旋状分布的叶片26作正反旋转运动,把发酵中的垃圾22不断翻动,使之不断形成空隙,并将底层垃圾翻到表层,让热量和氧气不断输入底层,使垃圾底层、表层温度均匀,氧气充足,确保好氧菌群在最佳温度下迅速繁殖,加快发酵速度。由于发酵室是一个无隔段的整体空间,所以温度均匀。每隔6米有一扇大门,供垃圾运进、运出,新旧垃圾始终连在一起,便于好氧菌群在新鲜生活垃圾中生长繁殖,大大缩短了发酵周期(静态发酵周期10——12天,动态发酵周期4—5天)。而且发酵均匀,质量好。一次动态发酵完成后,将垃圾清运到二次静态发酵场5,再经过半个月静态厌氧发酵后,达到腐熟状态。然后经喂料机4,皮带输送机6,送入滚筒筛选机7筛选,经筛选后,塑料、玻璃织物等筛上物经皮带输送机8送至筛上物堆积场9,筛下物即为φ20毫米以下颗粒的堆肥原料,再经由皮带输送机11通过磁选机10将金属料选出,堆肥原料被送至堆肥发酵场12,将城市送来的人粪尿注入堆肥原料中,一层人粪尿,覆盖一层堆肥原料,达三米高度,再经两个月静态厌氧发酵后用装载机反复倒料,混合均匀,形成有机肥。
本实用新型较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螺旋状叶片搅拌器在发酵室同一宽度方向同时搅拌,速度快,搅拌量大,不残留搅拌死角,物料上下层翻动均匀,确保垃圾发酵所需的氧气量,堆层孔隙量和堆层温度。利用太阳能发酵室吸收的太阳能,将垃圾发酵所需温度保持在最佳的60-70℃,从而,大大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了处理量,大幅度降低了建筑投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利群,未经张利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39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延时关闭节电开关
- 下一篇:自动减压连体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