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β-内酰胺类抗菌素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6192906.5 | 申请日: | 1996-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79795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4-22 |
| 发明(设计)人: | W·H·J·波斯藤;T·J·G·M·范多伦;J·C·M·思密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切姆费姆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P35/04 | 分类号: | C12P35/04;C12P37/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元金,周慧敏 |
| 地址: | 荷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内酰胺 抗菌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利用以酰化试剂对β-内酰胺环实施酶催化酰化制备β-内酰胺类抗菌素的方法。
这样一种方法例如公开在WO-A-9201061中。在该公开所描述的方法中,使用了大大超过β-内酰胺环数量的酰化试剂。其pH值被调整到某一较低的水平并保持恒定。如果在该方法中酶要重复多次使用,则酶的活性表现出明显下降。
然而在实践中,要获得一种商业上具有吸引力的方法,加入的酶就应当适合重复使用许多次(例如50次以上,尤其是100次以上)而不会显著丧失活性。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获得一种消除了所述缺点的β-内酰胺环的酶催化酰化方法。
按照本发明,该目的是在一种通过以酰化试剂对β-内酰胺环进行酶催化化酰化来制备β-内酰胺类抗菌素的方法实现的,其中β-内酰胺环与酰化试剂之间的摩尔比为0.5∶1~2∶1,反应混合物中无机盐的浓度低于1000∶n mM,n代表阴离子的化合价,且β-内酰胺类抗菌素与β-内酰胺环浓度之和为200~800mM。
事实是本申请人已发现,在连续使用的多个周期中,酶的活性对酶催化 酰化反应期间反应混合物中无机盐的浓度,以及对β-内酰胺类抗菌素与β-内酰胺环的浓度之和存在依赖关系。
可用于本发明方法中的β-内酰胺环的合适例子是青霉烷酸衍生物,例如6-氨基青霉烷酸(6-APA),以及头孢烷酸衍生物,例如7-氨基头孢烷酸(7-ACA)、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ADCA)及7-氨基-3-氯代头孢烷酸(7-ACCA)。
可用于本发明方法中的合适酰化试剂例如是α-氨基酸衍生物,特别是苯基甘氨酸、对羟苯基甘氨酸以及二氢苯基甘氨酸的酰胺及酯。
原则上,任何适合作为偶合反应催化剂的酶皆可使用。例如,这些酶是一般统称为“青霉素酰胺酶”及“青霉素酰基转移酶”的酶。合适的酶的例子是那些由下列物质衍生的酶:醋酸杆菌、气单孢菌、产碱菌、Aphanocladium、芽孢杆菌sp.、假头状孢子头(Cephalosporium)、埃希氏菌、黄色杆菌、克氏梭菌(Kluyvera)、枝动杆菌、精朊杆菌、假单孢菌及黄单孢菌,特别是巴氏醋杆菌、粪产碱菌、巨大芽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及柑橘黄单胞菌。
优选的是使用固相酶,因为这种酶易于重复使用。固相酶本身是已知的且有商品供应。特别合适的酶是Boehringer Mannheim公司生产的商品名为Enzygel的大肠埃希氏菌酶、Recordati公司生产的固相青霉素G酰基转移酶、Hannover药物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固相青霉素G酰基转移酶以及按WO-A-92/12782所述提取并按EP-A-222462予以固定的大肠埃希氏菌青霉素酰基转移酶。
该酶催化酰化反应大多在-5~35℃之间进行,特别是在5~35℃之间,优选地在0~28℃之间,最优选在15~28℃之间进行。
实施酰化反应的pH值大多在6~8.5之间。在决定最佳pH值的诸多因素当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抗菌素,因为β-内酰胺类抗菌素及β-内酰胺环的稳定性及溶解度均与pH值有关。如果使用苯基甘氨酸衍生物作为酰化试剂,pH值优选地为6.2~8.5,最优选为7~8;如果使用对羟苯基甘氨酸衍生物作为酰化试剂,pH值优选地为6~7.5,最优选为6~7。此外,酶的活性也与pH值有关。
在实施过程中,酰化反应大多在水中进行。任选地,反应混合物也可含有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优选地其含量少于30%(体积)。可使用的有机溶剂的例子是含有1~7个碳原子的醇,例如一元醇,特别是甲醇或乙醇;二元醇,特别是乙二醇或三元醇,特别是甘油。
应选择β-内酰胺类抗菌素的浓度及β-内酰胺环的浓度,使得两种浓度之和为200~800mM。优选的是,选择该浓度,使得两种浓度之和为300~700mM,最优选300~600mM。
酰化试剂与β-内酰胺环之间的摩尔比为0.5∶1~2∶1。优选地为0.7∶1~1.3∶1,最优选0.8∶1~1.2∶1。优选的是,选择酰化试剂与β-内酰胺环之间的摩尔比,使得整个酰化反应期间反应混合物的pH值在不滴加酸的情况下不超过上述极限。
事实是本申请人已发现,如果在上述过程中用滴加强酸来维持pH值恒定,酶的稳定性受到的损害会因向反应混合物中直接加入酸,从而出现所谓的“热点”(低pH点)而加剧。另外,这种现象的出现还因滴加酸而造成盐浓度增加所产生的效应所致。而且发现,这两种影响互为加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切姆费姆公司,未经切姆费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929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