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下水道过滤堵臭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5233302.3 | 申请日: | 1995-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223321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3-2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因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因荣 |
| 主分类号: | E03F7/00 | 分类号: | E03F7/00 |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临沂地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宁钦亮 |
| 地址: | 276004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下水道 过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下水道配件技术范围,涉及一种下水道的过滤堵臭装置。
现有技术下水道的过滤堵臭装置,其过滤部分一般都是一个平面形箅子,流通面积小,容纳污物少,很容易被堵塞,需时常进行清理,它的堵臭部分一般多为扣碗式,排水时,污水沿扣碗外壁分流到扣槽,水流分散,冲力小,扣槽内会积留泥沙等碎小污物,也常造成堵塞,并且清理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下水流通面积大,不易被污物堵塞,无需经常清理,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改进实现的,同样分过滤和堵臭两部分,其要点是它的堵臭部分由一吊筒和水封碗构成,吊筒外径稍小于下水道排水管的的内径,下端有一小头,插入水封碗内,并以至少三条横筋与水封碗连为一体,吊筒的上面向外折边,可吊支于下水道排水管的上口上;它的过滤部分为滤筒,该滤筒成锥管形,筒壁上密布滤孔,上口直径稍小于吊筒的直径,吊支于吊筒的上口上。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主视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按照附图1所示,图中1是水封碗,成碗状,直径较小于下水道排水管4的内径,与吊筒2一起构成堵臭部分,吊筒2的外径稍小于下水道排水管4的内径,下端有一小头,直径较小于排水管4的内径,插入水封碗1内,以至少三条横筋与水封碗1连为一体;吊筒2的上口向外折边,可吊支于下水道排水管4的上口上,使整个堵臭部分悬吊于下水道排水管4中。图中3是滤筒,即为组成本实用新型的过滤部分,该滤筒3上大下小,成锥管形,筒壁上密布有滤孔,上口直径稍小于吊筒2的直径,并且向外折边,吊支于吊筒2的上口上,将滤筒3吊置于吊筒2中。
为防止下水道底部臭气从吊筒2与排水管4之间的夹缝向上经吊筒2上口外折边与排水管4上口结合部溢出,达到良好的堵臭效果,可以在所说吊筒2的上口外折边下面加设一密封垫圈5。
污水排放时,先进入滤筒3,由于滤筒壁上密布滤孔,水流通面积大,又可容纳较多污物,因而不易被堵塞,可保较长时间流水畅通,无需经常清理。当污物积存较多时,只需将滤筒3取出,倒掉污物即可,清理也十分方便。经过滤的污水流入吊筒2中,经吊筒的小头流入水封碗1,再经水封碗周边翻转,流入排水管道中排出。由于吊筒3下端为小头,水流集中,冲力大,污水中携带的泥沙等碎小污物难以在水封碗内积留,因而此处也不易被堵塞。吊筒3下端小头又插入水封碗内,小头端口低于水封碗口平面,形成水封,从而达到堵臭效果。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简单合理,排水通畅,不易被堵塞,无需经常清理,而且堵臭效果好,是一种较为理想实用的下水道过滤堵臭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因荣,未经张因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33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