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或非金属矿分选器无效
| 申请号: | 95210659.0 | 申请日: | 1995-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225900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5-01 |
| 发明(设计)人: | 於大华;赵有才;张曙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於大华;赵有才;张曙光 |
| 主分类号: | B04C5/00 | 分类号: | B04C5/00 |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月红 |
| 地址: | 65003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非金属 分选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冶、化工、环保等领域中用于选别、分级、脱泥、浓缩等作业上的金属或非金属矿分选器。
现有的重介质、水质、双锥水力旋流器及离旋器,入选物料粒级范围窄,对分离比重要求高,细粒级处理设备易堵塞,单机处理量低。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入选粒度范围宽、分离比重范围宽、分级效率高、单机处理量大的金属或非金属矿分选器。
本实用新型由于进矿口设计成矩形进矿口,使得物料进入选别区域呈刀口射流状,在工作压力低的情况下还能保证离心力不减;进矿口与分选腔顶部的最佳距离更有利于分选;带底锥的筒体使分选区物料在离心力及重力合力场的作用下充分分选,适当的筒体高度,从而避免了其它设备分选时间内产生的二次混质;适当的底锥锥度及大口径排矿口及与溢流管口的配比,保证了物料分选分级后能自由分开;锥形阻尼罩的设置可使上升溢流再次受到分选以保证产品的质量。该设备结构设计独特、操作简单、体积小、可以部分取代现有重介、水力旋流器、螺旋溜槽粗选作业、皮带溜槽、离旋器的1-2个作业的选别脱泥工艺,不易堵塞、便于工业化生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由顶盖1、筒体4、给矿管5、与排矿口9相通的底锥8、溢流管10构成,筒体4内设有一高度与直径比为1.75-3∶1的分选腔12,分选腔12内设有一入口距分选腔12底面为5-50mm的出口为倒锥形的上升管6、其上罩有一相适的阻尼罩2,上升管6的内径与分选腔12的内壁直径比为1∶2.7-8,上升管6上设有与分选腔12的壁呈切向配合的矩形入矿口11,入矿口11上沿与分选腔12顶端距离为0-10mm。上升管6的直径为12-30mm。底锥8的锥角为80-120°。排矿口9的直径为10-30mm。图中3和7为垫圈。
实施例:筒体入矿口11采用5∶3.5的矩型进矿口,它与分选腔12顶部的距离为5mm,底锥8的锥角为100°,排矿口9的直径为15mm、它与溢流管10的直径比为7∶4,上升管6的插入深度为25mm,采用上述设备得到工作压力低为0.5-1.5公斤/cm、分离比重差小(0.5克/cm)、重选分离K值低、入选粒级宽为-1--0mm,底流浓度大为30-60%,溢流浓度小为7-3%,溢流粒度上限小于37μm,-19μm脱泥效率为91.2%、-5μ脱泥效率大于85%,脱泥作业粒度下限小于-5μ、分级作业粒度下限为-19μ、处理量为4.5-7.5吨干料/台、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於大华;赵有才;张曙光,未经於大华;赵有才;张曙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06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