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八音琴无效
| 申请号: | 95105281.0 | 申请日: | 1995-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65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竺韻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韵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0F1/06 | 分类号: | G10F1/06;G10F5/02 |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刚 |
| 地址: | 31504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八音 | ||
本发明涉及八音琴,是一种改良型电动八音琴。
在现有的电动八音琴中,底板是由分立的二块铆接后结合成一个整块的(见附图5和附图6),主底板(17)和分底板(18)是分体独立制造而成的。其中分底板(18)为了制出供多个轴支持固定的轴承架,要做复杂的模具,经冲压弯折来形成多处直立面,还要钻孔、铣割等加工,同时成本高而机械精度低。当分底板(18)被加工完成之后,还要通过铆钉(20)、(21)将分底板(18)与主底板(17)进行二合一的铆接固定,以形成一个整体复合底板(19)。用这种方法加工而成的复合底板(19)其整体机械精度较差,电动机在完成安装后甚至还会发生卡死的现象。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电动八音琴的整体机械加工和装配精度,提高零部件设计的集成化程度,降低制造和装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以较低成本生产出精度和可靠性更好的八音琴产品。
本发明的方案是:将现有技术中电动八音琴由二块分立单独制造的底板(一个为主底板,另一个为供电动机安装固定的分底板)经复合而成的总底板变成一个结构更加简单合理的用锌铝合金一次压铸成型的单一零件。采用集成化程度较高的轴承支架压盖来大大简化各档轴在轴承架上的安放固定。
本发明的电动八音琴包含有底板(1)、音板(15)、音鼓筒(11)、电动机(7)、蜗轮(12)、蜗杆(13)、齿轮链和各档轴承支承,其特征是:
a.所述底板(1)有大体方形的形状,它是整体一次成型的零件,在其上有与其一体成型的位于底板(1)的一角的电机壳体支架(2),在支架(2)的相反端有支架(2′);在支架(2′)所处的那一角底板(1)上有蜗轮轴支架(3)和(3′),它们位于支架(2′)的外侧;过齿轮轴支架(4)和(4′)位于所述蜗轮轴支架(3)和(3′)外侧的底板(1)边缘处;在所述支架(2′)的内端近旁设有音鼓筒轴支架(5),在支架(5)的相反端沿底板(1)的边缘上设有支架(5′);
b.所述的电动机(7)的轴线与所述音鼓筒(11)的轴线相互之间呈“L”字形的垂直关系布置,所述电动机输出轴上被加工出蜗杆结构(13);
c.一个将所述的电动机壳体支架(2′)、蜗轮轴支架(3)、(3′)、过齿轮轴支架(4)、(4′)、音鼓筒轴支架(5)一次性同时盖住的集合盖(6)。
所述的蜗轮轴支架(3)、(3′)、过齿轮轴支架(4)、(4′)、音鼓筒轴支架(5)、(5′)其轴承档呈向上的开口状,所述的开口上沿为一个水平平面。
所述的集合盖(6)有方向朝下的盖面(17)、(18)、(18′)(19)、(19′),它们是平面,分别盖住各相应轴承档向上开口的上沿水平平面。
所述集合盖(6)的盖面与轴支架向上的开口盖合后所成的轴承孔为方形的孔。
所述的底板(1)及固定于其上与其一体压铸成形的电机壳体支架(2)、(2′)、蜗轮轴支架(3)、(3′)、过齿轮轴支架(4)、(4′)、音鼓筒支架(5)、(5′)以及音板固定座(16)是由锌铝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的集合盖(6)是塑料质的一次注塑成型的零部件。
本发明电动八音琴的动力传输路径如下:带蜗杆的电动机轴→蜗轮→过齿轮→音鼓筒龆轮→音鼓筒。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叙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底板和压盖的立体装配关系图。
图3是图2被旋转180度之后的情形。
图4是底板和压盖完成装配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现有技术的底板装配关系图。
图6是图5现有技术完成装配后的立体图。
从图1到图4反映的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它包含有底板1,它是用锌铝合金压铸成型,底板1有共设有四对支架,它们是电动机壳体支架2、2′、蜗轮轴支架3、3′、过齿轮轴支架4、4′和八音琴音鼓轴支架5、5′,这四对支架是与底板1制成一体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韵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韵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52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