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冰箱除霜除臭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4246166.5 | 申请日: | 1994-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221191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2-28 |
| 发明(设计)人: | 黄恒超;高伟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恒超;高伟鸣 |
| 主分类号: | F25D23/00 | 分类号: | F25D23/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振英 |
| 地址: | 51073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经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冰箱 除霜 除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化合除臭层的电冰箱除霜装置。
目前,由于电冰箱的除霜和除臭是两种分别具有单一功能的装置。其中除霜采用的是红外线发热装置,而除臭则采用臭氧发生器和吸收氧化装置两大类。对于臭氧来讲,人们会很明白臭氧是一种具有强烈氧化性的气体,它能有效地氧化冰箱内食物放出的各种异味。例如:肉类放出的甲胺、三甲胺;河鱼放出的氨;腐蛋放出的硫化氢等一系列气体,臭氧能将这些气体转化为饱和结构。不否认它的除臭效果非常有效,但是臭氧的强烈氧化性在氧化冰箱臭味气体的同时,对冰箱内的其它制冷器件和电气控制元件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氧化侵蚀,特别对于电气部分的温控器银触点有强烈的氧化作用,严重时会导致冰箱内的温控失调。
值得注意的是,臭氧发生装置的高压电极在电离氧气生成臭氧的同时,也电离空气中的氮气产生氮的氧化物,如NO2(即二氧化氮),NO2遇到空气中的水份即生成亚硝酸,多年来已被公认亚硝酸的盐或其化合物是典型的致癌物质。另外,过量地使用臭氧对人体也有较大的副作用。因此使用臭氧发生器会造成臭氧本身的二次污染。
对于吸收氧化除臭装置来讲,它是在臭氧发生装置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其最大区别在于在臭氧除臭的基础上加入一块能加速臭氧分解的多孔物质,主要是二氧化锰,该物质能将产生的臭氧迅速分解,减少臭氧的残留量,以降低臭氧对冰箱的损害。但是该物质经一段时间使用,会降低分解残留臭氧的能力,长时间的效率仍同臭氧除臭形式无多大区别。所以该装置仍然不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冰箱除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不改变原除霜结构的基础上,在该装置上设置一层能在低温状态下吸附冰箱内异味,而在高温时能把吸附的异味分解并还原为初即状态的化合除臭层,从而使该装置同时具有除霜除臭双重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在透明管体的外层喷涂有一层能在低温状态下吸附冰箱内异味;而在高温时能把吸附的异味分解并还原为初始状态的化合除臭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只需一次性投资则可获得长期使用,可利用冰箱现有的除霜装置,在正常工作时,使该化合除臭层吸收臭气成份,除霜时通过管体温度的升高同时加热涂层分解已吸收的臭气成份,并使化合除臭层得到活化。(2)节省能源,同时具有除霜除臭双重功能,其化合除臭层不会产生其它有害气体,更不会对冰箱内器件造成任何损害。(3)具有除臭效果好,使用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经试验表明,对腐鱼、腐变猪肉、腐变鸡蛋、生大蒜、腐烂西红柿等异味均有高效的消除作用,它是其它除臭方式无法比拟的一种真正的冰箱内空气净化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装置由电源导线1、绝缘套头2、透明管体3及管体内的发热丝4及透明管体外表面的化合除臭层5共同构成。该装置除了化合除臭层外,其它均是现有无霜冰箱中通常使用的除霜装置,其结构不需作任何改动。其实施方式是在现有除霜透明管体的外表面采用涂布工艺将化合除臭层在环境温度40-45℃下用机械均匀涂在管体的表面即可。
本实用新型所说的化合除臭层为公知公用技术,在1993年10月第四届全国冷藏、空调、电冰箱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专刊上公开了“日本松下公司研制的以二氧化锰(MnO)和氧化铜(CUO)等物质组成的蜂巢状触媒就是一例。该蜂巢状触媒就是本实用新型所说的能在低温状态下吸附冰箱内异味,而在高温时能把吸附的异味分解并还原为初始状态的化合除臭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恒超;高伟鸣,未经黄恒超;高伟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61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挂锁防撬安全护套
- 下一篇:黄磷电炉电极密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