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起重机用新型液力变矩器无效
| 申请号: | 94230212.5 | 申请日: | 1994-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213147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1-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坤华;候桂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道部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6C13/12 | 分类号: | B66C13/12 |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泳廉 |
| 地址: | 116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起重机 新型 液力变矩器 | ||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轨道起重机用新型液力变矩器属于液力传动技术领域。
已有技术中,轨道起重机用液力变矩器都采用轴向涡轮变矩器,如附图1所示。由于这种变矩器的涡轮〔1〕是轴向的,工作轮叶型及循环圆流道设计都较落后,致使轴向涡轮变矩器效率低(最高效率η=83%),高效率范围窄(Gη>75%=1.9),零速工况变矩比小(K°≤2.75),且制造工艺性差。因而使用轴向涡轮变矩器的轨道起重机牵引力小,起吊能力低,起动、加速性能差,工作效率低。同时,由于起重机用变矩器供油齿轮泵〔2〕布置在轴向涡轮变矩器〔1〕的箱体〔3〕外,使装置结构笨重且不紧凑。另外起重机空载时,变矩器内的工作油无法排掉,搅油发热严重,导致柴油机功率损耗增加。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轨道起重机提供一种新型液力变矩器,以期达到变矩器结构紧凑,工作效率高,高效率范围宽。当起重机空载时,能快速排掉变矩器内的工作油,避免搅油发热现象,同时降低柴油机空载功率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轨道起重机用新型液力变矩器,是由离心涡轮变矩器、内齿轮泵和充排油装置组成。其中内齿轮泵由小齿轮、大齿轮、泵体和泵盖组成,其小齿轮通过矩形花键套装于变矩器泵轮轴上;充排油装置由活塞、滑阀、阀套、阀杆、弹簧、阀体、阀盖、O形密封圈及油孔、油腔、气腔等组成,安装在变矩器输入端的箱体上。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轨道起重机用新型液力变矩器,由于采用了性能良好的离心涡轮变矩器,其最高效率可达87%,高效率范围宽(Gη>75%=3),零速工况变矩比大(K°=6.3);同时由于设有充排油装置,当轨道起重机不工作时(即柴油机空载时),变矩器内工作油能通过充排油装置自动快速排出,因而减少了柴油机空载功率消耗和搅油发热现象,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另外,由于内齿轮泵直接装于变矩器泵轮轴上,使变矩器结构紧凑,重量减轻,更适于实用。
附图1:轴向涡轮变矩器及其供油齿轮泵结构示意图
附图2:轨道起重机用新型液力变矩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3:轨道起重机用新型液力变矩器内齿轮泵结构示意图
附图4:轨道起重机用新型液力变矩器充排油装置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轨道起重机用新型液力变矩器的一个实施例如附图2、3、4所示,本实施例适用于15~100吨轨道起重机。
发明的新型液力变矩器(见附图2)由离心涡轮变矩器〔4〕内齿轮泵〔5〕和充排油装置〔6〕组成。
离心涡轮变矩器〔4〕由泵轮〔B〕、涡轮〔T〕、导轮〔D〕及与它们相连接的泵轮轴〔7〕、涡轮轴〔8〕、油封〔9〕、箱体〔10〕等组成。
内齿轮泵(见附图3)由小齿轮〔11〕、大齿轮〔12〕、泵体〔13〕和泵盖〔14〕组成,其小齿轮〔11〕通过矩形花键套装于变矩器〔4〕的泵轮轴〔7〕上。
充排油装置〔6〕(见附图4)由活塞〔15〕、滑阀〔16〕、阀套〔17〕、阀杆〔18〕、弹簧〔19〕、阀体〔20〕、阀盖〔21〕、O形密封圈〔22〕及油孔〔a、b、c、e〕、油腔〔d〕、气腔〔f〕等组成,充排油装置〔6〕安装于离心涡轮变矩器〔4〕的输入端箱体〔10〕上。
当轨道起重机工作时,司机扳动控制手柄,柴油机起动,带动离心涡轮变矩器〔4〕的泵轮轴〔7〕(即输入轴)转动,并直接带动内齿轮泵〔5〕的小齿轮〔11〕旋转,小齿轮〔11〕和与其相啮合的大齿轮〔12〕在高速旋转时,通过吸引管从油箱中吸油,并在泵体内产生高压油送至充排油装置〔6〕。与此同时,压缩空气从充排油装置〔6〕的阀盖〔21〕进入气腔〔f〕,活塞〔15〕和滑阀〔16〕同时往下运动一定距离,这时孔〔a〕和孔〔e〕被滑阀〔16〕关闭,油腔〔d〕把孔〔b〕和孔〔c〕沟通,从内齿轮泵〔5〕来的油,经孔〔b〕进入变矩器〔4〕充油工作。
离心涡轮变矩器〔4〕中的工作油,在泵轮〔B〕的作用下,将柴油机输入的机械能转变为工作油的动能和压能,具有高速和高压的工作油冲击涡轮〔T〕,迫使涡轮〔T〕旋转,并通过涡轮轴〔8〕输出扭矩,带动轨道起重机工作——牵引运行和起吊物件。工作油从涡轮〔T〕出来后,经导轮〔D〕-泵轮〔B〕-涡轮〔T〕循环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道部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未经铁道部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302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携式静脉注射支架
- 下一篇:大型浮选机的V形转子叶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