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安全液体燃炉无效
| 申请号: | 94228013.X | 申请日: | 1994-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203753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7-19 |
| 发明(设计)人: | 鞠海洋;赵栋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鞠海洋;赵栋俭 |
| 主分类号: | F24C5/02 | 分类号: | F24C5/02 |
| 代理公司: | 大连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林青 |
| 地址: | 11600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安全 液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合成液体燃料的炉具。
现有的燃烧液体燃料的炉具大都存在着下列不足:1、汽化管道行程短,汽化效果差;利用盘管交叉于燃烧室内虽然能增加汽化管道行程,但其结构复杂,不易维修,汽化管道一旦积炭或堵塞则整个炉芯全部报废。2、平衡油箱气压通过开启油箱盖来实现,操作繁锁,且不安全。3、无引燃油注入量指示装置,容易因注入过量溢出而引发火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化效果好、使用安全方便的液体燃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高效安全液体燃炉包括炉体、油箱、汽化器、燃烧室、注油阀、喷油阀和点火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的汽化器是由上下两级相互连通的汽化室构成,其中上级汽化室位于燃烧室上部,下级汽化室位于燃烧室下部。汽化器的进出油管通过连接件与注油阀和喷油阀的连接管相连接。上述结构不但汽化行程长,便于燃料不断汽化使其达到气化极限,而且汽化器容易折卸,便于维修和更换。
所述的注油阀,其阀芯联杆上设有带进出气孔的外套,联杆上设有可将外套上进出气孔接通的通孔或通道。外套出气孔与油箱相连通。该阀的特点是将油阀打开的同时,联杆上的通孔或通道亦将外套上的进出气孔接通,空气进入油箱平衡油箱气压。即具有控制油路通断和平衡油箱气压双重功能,不但使用方便,且安全可靠。
引燃油供量指示器是由位于引燃油燃烧盒内的检测电极、电源和指示灯组成。引燃油与检测电极接触时,通过引燃油中水成份导通电流来接通指示回路,指示灯亮,即可点火。
在燃烧室内壁下方沿周向开有多个燃烧孔,用以向燃烧盒内注入引燃油和加热下级汽化室。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汽化室行程长,便于燃油不断汽化。分级汽化,下级汽化室由燃烧室下部燃烧孔火焰加热。上级汽化室由燃烧室上部火焰加热,经下上两级加热燃料可达气化极限,燃料的燃烧效率高;气化器独立于燃烧室自成一体,便于维护更换;注油阀具有控制油路通断和衡压双重功能,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具有引燃油供量指示器,避免了因注油过量外溢而引起的火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炉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图2所示,炉体1的前面板上设置有喷油阀旋钮4、注油阀旋钮5、脉冲电子打火按钮6和指示灯即发光二极管7。炉体一侧设有油箱2,另一侧设有燃烧室3,燃烧室为环形凹槽,其空心底部连接有燃烧盒23,内壁下方沿周向按一定间距分别开有8个燃烧孔12,位于燃烧室空心内的汽化器是用紫铜管绕制成上、下两个相互连通的环形汽化室9、8,汽化室的进出气管穿过燃烧盒至燃烧室外,并通过连接件24、25分别与注油阀18和喷油阀27的连接管相连接,便于更换汽化器。汽化器进出气管与燃烧盒接触处采用耐高温阻燃材料密封,同时也将汽化器固定。注油阀为一球阀,其阀芯联杆19上沿径向设有一通孔20,联杆外部设有带进出气孔的密封外套21,进出气孔22、26设置在注油阀开时与联杆通孔相对应的外套壁上。出气孔经连接管10与油箱相连通。联杆的端部连接旋钮5。旋转旋钮将球阀打开,油箱内的油经连接管11、球阀进入汽化室,与此同时,联杆上的通孔亦将外套上的进出气孔连通,空气进入油箱,平衡箱内气压。点火器13的脉冲电子打火按钮6设置在炉体前面板上,点火头16设在燃烧盒内。引燃油供量指示器由检测电极14,发光二极管7、电源17构成。由于燃油的导电性能较差,因此,需采用9伏以上的直流电方可使回路导通。与点火器共用电源时,还需经变压器15升压。
上述炉具的使用方法:先打开注油阀,放气孔平衡油箱气压,燃油经注油阀至汽化器和喷油阀,打开喷油阀,燃油进入燃烧室并由燃烧室下部的燃烧孔流入燃烧盒。当燃烧盒内检测电极接触到燃油时,指示回路接通,二极管发光指示。此时按动电子打火按钮,点燃引燃油加热汽化室,经汽化的燃气由喷油阀进入燃烧室燃烧。控制阀门开度可控制火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鞠海洋;赵栋俭,未经鞠海洋;赵栋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80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