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烛台霉属在农业上的应用无效
| 申请号: | 94100221.7 | 申请日: | 1994-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787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28 |
| 发明(设计)人: | 周广泉;蒋冬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植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04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流 |
| 地址: | 541006 ***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烛台 农业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肉食性真菌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线虫广泛地危害农作物,已为众人确认,据美国农业部推算,接近虫害总和的10%。线虫寄主的专化性不强,虽不确切知道某种线虫可以侵染所有植物,但可以说没有一种维管束植物对所有寄生线虫都是免疫的,故线虫之危害显而易见。本世纪廿年代引起生物界的关注,四十年代生产出高效杀线剂,如呋喃丹。采用化学杀线剂,对人畜有不同程度的毒害,污染了环境;寄主植物有残毒留余,属食物者为人们所忌;用化学杀线剂呋喃丹用久了,线虫产生抗药性,不得不增大药量,成本越来越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而线虫在我国南方每年繁殖有4至5个世代或更多。
为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防止土壤污染,人们把目光投注于生物防治。据1989年1期《植物保护》介绍的“一种防治线虫的真菌”。淡紫色拟青霉Paccilomyces lilacinus是土壤兼性腐生菌,与线虫的包囊或卵接触后,伸入卵壳。在卵壳中发生了一系列超结构变化,使卵壳破裂。若卵内已形成幼虫,这种真菌效力就大大削弱。此种真菌的缺陷还在于:要在播前施入地下,作物生长期再施就收效甚微了;据报导称也只能局限于马铃薯根结线虫;效果与呋喃丹相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向公众公开一种,可用于多种植物的、不污染环境的、多年生宿根植物次年仍有效的、肉食性捕捉线虫的真菌烛台霉属Candelabrella
本发明是真菌中烛台霉属Candelabrella sp,以纯株方法,于1993年10月1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编号为CGMCC 0201号。据保藏单位1993年10月18日检测,菌株存活。
本菌的筛选方法分别采用琼脂圆片法、琼脂条带法、土壤平板法(此三法见L、F、约翰逊·E·A柯尔,土壤植物病原菌生态研究法,北京农业大学植病研究室)、直接解剖法、贝曼漏斗法(此二法见1979农业出版社,植物研究方法,方中达)。此五种方法采用任何一种,直接从不同地区富有腐植质的不同植物根际土壤中和病株的线虫上,分离出
本菌丝无色,分生孢子梗细长,直立,无色,端生小的叠生星状分枝,状似烛台而得名。顶生2至5个细胞的分生孢子,无色长棒形。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呈倒梨形或椭圆形,菌丝上可产生具有三个长形细胞相连围成的环,即捕食线虫的器官,线虫碰触其内侧则细胞膨胀而钳住线虫。其分泌物可消解线虫,即捕食线虫。本菌株对线虫的捕势强而稳定。本菌生长适温范围广。在摄氏20~30度之间均能正常生长。性喜微酸。喜氧耐水。
据本发明的形态确认为属真菌门(Fungi)半知菌类(Fungiimperfecfi),丛梗孢目(Moniliales),丛梗孢科多孢亚科(Phragmosporoideae Moniliaceae)烛台霉属(Candelabre lla sp)。
采用玉米粉培养基,(琼脂20克 玉米粉20克 水1000毫升)。把装有培养基皿置于摄氏20至30度,酸碱度4.5-9可筛选出适应高温条件下的菌种。在培养皿内接入线虫,杂菌消灭掉。菌种长出后,可用作原种(即一级种),待一级菌种长成后,将菌种移入二级种培养基。在摄氏20-30℃条件下,需7-14天。
二级种培养基的组成是:煮软的高粱占体积的90%,谷壳占体积10%,水少许,能使培养基湿润即可。培10-14天后移入三级种培养基,温度同上。
三级种培养基的组成是:煮软的高粱占体积的30%,麦麸占体积的30%,谷壳占40%,水少许,(1650至1760毫升之间)。室温20-30度,培养10-14天。
施用该菌种前一个月,按每亩用量菌肥8至10斤算好。与菌种等体积的腐熟的有机肥料,拌匀。上盖塑料薄膜、沤制,用时把混有菌种的有机肥,施在作物根部周围即可。
如发现菌株退化,可复壮菌株。在高倍显微镜下,选择好的单孢子,用针尖在无菌条件剥离。再在玉米粉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温度为摄氏20-28度,复壮一代。或者玉米粉培养基和P·D·A培养基更替使用,更替一次就行了。
附图说明:
图1 烛台霉属分生孢子枝示意图
图2 烛台霉属捕捉环示意图
图3 烛台霉属在碱性条件下分生孢子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未经广西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02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