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腔管、鼻胃管、输氧管固定器无效
| 申请号: | 93238323.8 | 申请日: | 1993-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561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1-12 |
| 发明(设计)人: | 刘敦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敦永 |
| 主分类号: | A61M25/01 | 分类号: | A61M25/01 |
| 代理公司: | 绵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小朴 |
| 地址: | 621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腔管 鼻胃管 输氧 固定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用于插入人体鼻孔内的三腔管、鼻胃管、输氧管的固定器。
现在,对三腔管、鼻胃管、输氧管的固定方式采用胶布固定,将胶布贴在患者的鼻、嘴上固定导管。这种固定方式存在较多的缺点:1、胶布陈放过久或天气寒冷失于粘性,粘固不牢,易于脱落;2、鼻唇部难以保持干燥,胶布不易粘牢;3、引起患者的不适和影响气道通气,对侧鼻孔若同时给氧,则通气障碍更加明显;4、患者对胶布过敏时,无法固定。由于上述缺点,给相应的手术和治疗带来许多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方便带在患者上颌部,对插入患者鼻内导管固定稳定,方便的三腔管、鼻胃管、输氧管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办法是:三腔管、鼻胃管、输氧管固定器由与人体上颌相适应的弧形板、弧形板凸面一端连接的限位板,固定在弧形板凸面上的管卡和通过弧形板两边连接的头带构成,其中:限位板与弧形板连接构成L型,限位板上有两圆形开口,管卡上有与限位板上圆形开口相对应的两导管夹孔。本实用新型的弧形板的凹面与人体上颌部相适应,将其放在人体上颌部位,并用头带套在人脑后部,即将弧形板定位,相应管卡、限位板被定位,限位板的位置处于接近人体鼻孔。预先根据需要将一根或两根导管穿进管卡的导管夹孔,导管夹孔将其夹持,使用时,将导管放在限位板的圆形开口内,通过圆形开口的导向,使导管插入鼻孔内,相应导管被固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机械固定装置,用头带将导管固定装置固定在人体上颌部位,从而可方便固定插入人鼻孔内的导管,克服了采用胶布固定的各种缺点。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固定稳定可靠。由于本实用新型限位板上有两圆形开口,其一方面起到对导管导向作用,另一方面提供了患者鼻孔呼吸通道。
本实用新型可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侧视图。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三腔管、鼻胃管、输氧管固定器由弧形板1、头带2、固定在弧形板1凸面上的管卡3和连接在弧形板1凸面一端部的限位板4组成,其中限位板4与弧形板成L形,限位板4上开有两圆形开口5,管卡3由固定在弧形板1上的下卡座7和上卡盖8构成,上卡盖8与下卡座7一端铰接,另一端卡接,下卡座7和上卡盖8分别对应开有两半圆孔,上卡盖8和下卡座7上的两半圆孔合在一起形成两导管夹孔6,两导管夹孔6与限位板4上的圆形开口5对应,上卡盖8与下卡座7的卡接采用下卡座7卡接端有一凹坑9,上卡盖8的卡接端有与凹坑9相对应的凸钉10,在上卡盖8卡接端上部设有一拨块11。使用时,先拨起拨块11,揭开上卡盖8的卡接端,根据需要将一根或两根导管放在下卡座7的半圆形孔中,压下上卡盖,上卡盖8的凸钉10嵌入下卡座7的凹坑9内,上卡盖8与下卡座7卡接,从而固定了导管;然后将弧形板1的凹面放在患者上颌部,用头带2套在人脑后部使固定装置定位,这时限位板4接近患者鼻孔,将导管放入限位板4的圆形开口5内,插入鼻孔内,完成导管的固定。本实施例由于管卡3由上卡盖8和下卡座7构成,所以能很方便的将导管固定在管卡3上,并可根据需要随时移动导管插入的长度。
实施例2如图3、图4所示,弧形板1、限位板2、下卡座7、上卡盖8注塑为一体,头带2为通过弧形板1两边连接的松紧带,其中:下卡座7与上卡盖8相连接部为有一定弹性的塑料体,限位板4上有两圆形开口5,上卡盖8和下卡座7上分别对应开有两半圆孔,下卡座7卡接端有一凹坑9,上卡盖8卡接端有一与凹坑9相对应的凸钉10,上卡盖8卡接端上部有一拨块11。其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敦永,未经刘敦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83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