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玻璃钢、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及施工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3107732.X | 申请日: | 1993-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86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2-02 |
| 发明(设计)人: | 汤国栋;周师;汤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国栋;周师;汤羽 |
| 主分类号: | E01D7/00 | 分类号: | E01D7/00 |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盛华 |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玻璃钢 钢管 混凝土 提篮 拱桥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桥梁及施工技术,具体地涉及大跨径新型提篮拱桥及施工技术。
众所周知,由于拱式桥梁体系陈旧(90%为上承式),材料、工艺、构造无大的发展,且跨越能力局限性大,越来越明显地失去竞争力。近几年来,已有提篮拱桥问世,但均还没有采取钢管、外涂复玻璃钢复合防护层的施工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设计一种由玻璃钢、钢管混凝土集成管束作拱肋的中承式提篮拱桥及施工方法,桥梁施工不用模板,其跨径可达到200-500米,使用寿命达40年以上。本桥梁不仅适用于山岩地区,也适用于平原地区。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集成玻璃钢、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拱桥采用钢管混凝土集成管束形成拱肋1。拱肋或侧转,或顶部合拢成提篮状,每根钢管外涂复玻璃钢复合防护层,拱肋两端支撑固定于桥脚墩6上,中间固定连接有与桥4连接的悬索拉杆3,两头有桥墩5支撑。
集成玻璃钢、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的施工方法,先按桥4的跨度设计出拱肋1的形状。将钢管按需弯成弧形后,外涂复玻璃钢复合防护层,而后将钢管依此焊接成数根拱肋形状的长钢管。再在焊接处补涂复玻璃钢复合防护层,再将数根长钢管用高强螺栓紧固在一起形成管束。将管束两端支撑固定于桥脚墩6上后,从每根长钢管预留的孔中,向钢管内泵压浇注混凝土,形成钢管混凝土拱肋。两拱肋或侧转、或顶部合拢成提篮状。两拱肋之间再按拱肋施工法施工连接筋2。再在拱肋中部固定连接悬索拉杆3,悬索拉杆下端与桥4连接。
玻璃钢复合防护层由柔性橡胶塑料涂层加GRP增强层及其外的PL902系列耐候层组成。拱肋1与桥脚墩6接合处的拱脚铰采用钢筋混凝土球铰,增加了拱桥的安全稳定性,经久耐用性。
附图为本发明在平原地区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附图,本发明在山岩地段施工时,两边的山岩自然形成推力体系,施工安全可靠。而在平原地区施工时,桥两边无自然推力体系,则需在桥两边的桥脚墩外按常规方法建筑两半拱8,半拱的另一端支撑固定在桥脚墩7上。桥4与拱之间筑有支墩9。
本发明拱肋基体采用钢管浇注混凝土形式,利用了钢管与混凝土组合的受力上的侧限作用,可节省钢材50%。管束的钢管之间局部加套箍,加强了彼此的联结。向钢管内泵压浇注混凝土,较常规立模浇注提高工效(60%-80%),省去全部模板。管束外涂复玻璃钢复合防护层,使用寿命可达40年以上。
采用本发明,拱面内倾稳定性较传统的上承式提高数倍,乃至数10倍,从而可实用于大跨度的桥梁工程,其跨度能达到200-500米,这是常规拱桥体系难于达到的。
本发明既可用于有推力体系的山岩地区,也可应用于无推力体系的平原地区,及具有大跨度空间的建筑,如体育场馆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国栋;周师;汤羽,未经汤国栋;周师;汤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77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陶瓷、搪瓷仿大理石釉面的制作工艺
- 下一篇:低未焊透率焊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