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EXA型机械密封无效
| 申请号: | 92210993.1 | 申请日: | 1992-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217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0-20 |
| 发明(设计)人: | 史雪立;曹洪勤;徐爱华;吴宗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水泵厂 |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0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exa 机械 密封 | ||
本实用新型是属于机械密封的一种。
目前,泵和其他机械上所用的EX型机械密封,该机械密封的动环密封圈与轴(或轴套)装配时,经常出现两件配合过紧或过松,过紧时弹簧力推不动动环组件(动环、动环密封圈及动环外套),动环与静环不能很好严密接触,被密封介质从动环与静环的密封摩擦面间泄漏,过松时密封不住输送介质,使泄漏增加,失去了密封的作用。而该机械密封的动环、动环密封圈与动环外套之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装配时很费力,经常将动环密封圈的边、角及表面碰伤或撕裂,造成输送介质的泄漏,失去了密封的作用。大家都希望有一种新的动环密封圈,在装配时与轴(或轴套)配合后不产生过紧或过松,动环密封圈在装轴(或轴套)时,不被碰伤和撕裂。就现有的机械密封中,还没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EX型机械密封的动环密封圈在装轴(或轴套)时,出现的过紧或过松以及动环密封圈装轴时碰伤或撕裂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机械密封是由静环密封圈(1)、静环(2)、动环(3)、动环密封圈(4)、动环外套(5)和弹簧(6)组成,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对原有动环密封圈进行改进,改进的动环密封圈(4)的外圆表面上增加两个半圆形小凸头,并把动环密封圈(4)的圆环孔配合面改为圆弧面或孔两端棱角改为圆角,这样改进后动环密封圈(4)装入动环外套(5)时,实际上是动环密封圈(4)外圆上两个半圆形小凸头与动环外套(5)内孔表面配合,由于半圆形小凸头面积小,易变形,有过盈时,装时也比过去省力,这两个小凸头,又起到两个O型密封圈的作用,防止输送介质的泄漏;当组装好的动环密封圈(4)与轴(或轴套)相配合的面是圆弧面,其接触为线性接触,动环密封圈(4)本身弹性可发挥出来,可达到严密接触的目的,动环密封圈(4)与轴(或轴套)配合不会过紧或过松,由于动环密封圈(4)内孔是圆弧面装轴(或轴套)时不易被碰伤或撕裂。改进后动环密封圈(4)装配后,配合严密,无缝隙,输送介质不易挤出,达到密封作用,其密封性比过去可靠,使用寿命也比过去长,装时也比过去省力。
使用时,将静环(2)装在静环密封圈(1)内,再装在密封压盖或体内,动环(3)装在动环密封圈(4)内再装入动环外套(5)内和弹簧(6)一起装在轴(或轴套)上,使静环(2)与动环(3)接触形成密封摩擦付,接触的压力的大与小是根据弹簧(6)被压缩的反作用力及盖与体之间的调整垫的厚度来调整。传动力矩是由轴(或轴套)带动的,弹簧(6)与轴(或轴套)是过盈配合,弹簧(6)与动环外套(5)也是过盈配合,当轴(或轴套)转动带动弹簧(6)转动,弹簧(6)转动带动动环外套(5)、动环(3)转动。在弹簧(6)和被密封介质压力的作用下,使动环(3)与静环(2)的端面严密接触,防止被密封介质从动环(3)与静环(2)的密封摩擦面间泄漏。这种就达到了旋转轴密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改进动环密封圈(4),在动环密封圈(4)外圆上增加两个半圆形的小凸头,面积小,易变形,装入动环外套(5)时,虽然是过盈配合,装时比过去省力,两个半圆形的小凸头被压缩后可起到两个O形密封圈的作用,使输送介质不能挤出,达到密封的作用。
2、改进动环密封圈(4),动环密封圈(4)孔圆弧面装轴(或轴套)时不易被碰伤或撕裂,两个接触面为线性接触,动环密封圈(4)本身弹性易发挥出来,可达到严密接触,动环密封圈(4)与轴(或轴套)配合不会过紧或过松。
3、改进动环密封圈(4),密封性比过去可靠,使用寿命比过去长。
附图说明:
图1为石油化工机械密封示意图。
(1)静环密封圈、(2)静环、(3)动环、(4)动环密封圈、(5)动环外套、(6)弹簧。
图2为动环密封圈(4)示意图。
实施例:
按上述机械密封结构制造的石油化工18型机械密封放在20W20型旋涡泵和25W25型旋涡泵上经过试验没有发生返修、泄漏。
按上述机械密封结构制造的石油化工22型机械密封放在40W40型旋涡泵和32W30型旋涡泵上经过试验没有发生返修、泄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水泵厂,未经沈阳水泵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09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