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乘员保护系统用膨胀式气袋无效
| 申请号: | 92100277.7 | 申请日: | 1992-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649A | 公开(公告)日: | 1992-08-19 |
| 发明(设计)人: | 海因茨·艾莱勒;汉斯·奇森多尔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帕TRW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1/16 | 分类号: | B60R21/16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陈健 |
| 地址: | 联邦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乘员 保护 系统 膨胀 气袋 | ||
本发明涉及车辆乘员保护系统用膨胀式气袋。当车辆碰撞时,此种气袋能在几毫秒内膨胀,作为一种防冲击的缓冲垫,起到保护车辆乘员的作用。为使车辆乘员获得最优的保护,此种气袋在摊开时的排气方向应基本上指向乘员的座位中心,使他能居中地陷入此防冲击的缓冲垫内。取决于车辆的类型,有时需使此种气袋在完全膨胀态时取非对称形式。由于这种非对称性,气袋摊开时的排气方向与指向座位中心的理想排气方向会存在偏差,但这种偏差基本上是可以通过将整个气袋式保护系统安装到适当位置上来补偿的。然而,车辆的内部构型则只能允许这种气袋式保护系统的取向作有限的改变。
本发明以下述问题为根据,即是对用于车辆乘员保护系统的一种膨胀式气袋作出进一步改进,使之能借助与车辆内部构型相适应的简单装置,令气袋摊开时的排气方向达到所需的最佳程度,来确保乘员能取中地陷入膨胀的气袋之内。
依照本发明,上述问题是这样解决的,即在气袋的壁中至少设置一个叠合部,该叠合部由两个叠置的壁部沿着一条分隔线借助保持装置相互叠接而形成,此分隔线使气袋的内部与叠合部的内部分开,而上述保持装置的强度则设计成:当气袋的内压达到一预定值时,叠合部便行裂开。同时还希望达到另一个效果:减少此气袋的膨胀长度并降低它的膨胀速率。只要这一叠合部还未裂开,它就能减小气袋的周边长度,因而也就缩短了气袋在排气方向上的最大可能膨胀距离。一旦此气袋膨胀达到了预定的内压值时,这一叠合部便会裂开,接着,膨胀便主要发生在横切排气的方向上。这时在排气方向上额外发生的膨胀,它的速度则较原有排气作业中的速度为低。
取决于对排气方向所需施加的影响,可以在气袋的至少一侧上和/或周边部分上设置一或多个叠合部。
根据本发明另一项有益的改进,在前述两叠置壁部的至少一个之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放气口。从气袋内到此放气口的气体通道在叠合部裂开之前始终是并闭的。最为重要的是,业已知道去利用可透气的织物或在气袋壁中形成放气口,使此气袋成为可部分透气的。这样的使气体有控制地从气袋排出,目的在于使气袋能达到最优的能量吸收本领,以便减缓气袋上乘员受到的冲击。由于气体通过气袋壁部向外排放,甚至在保护作业的初始阶段也会因气体的完全膨胀而发生,也就是说会发生在气袋还未必吸收能量之时;与此相反,却又希望气袋能尽可能地硬实,因为车辆本身翻倒时能减缓冲击,于是,在最佳的方式下并不采用气体发生器来供给气体。但 是,在本发明之气袋的最佳实施例中,上述放气口在保护作业的初始阶段直至气袋达到预定的内压值之前始终是关闭着的。该放气口并不会由于叠合部的裂开便打开,而一直要等到气袋吸收能量产生了所需减震效果的时刻。
另外,上述的保持装置由沿分隔线所配置的至少一条接缝所形成。而且,上述的保持装置可以由粘合连接件所形成。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与优点可以通过下面说明,参照附图对几个实施例所作的描述中获得理解,附图中:
图1是一几乎属完全膨胀之气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沿图1中Ⅱ-Ⅱ线之剖面所表明的此气袋的放大详图;
图3是图1所示之气袋在完全膨胀状态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至图6是此种气袋另一实施例的与上类似的图。
车辆乘员保护系统的气袋10在图1中是以几乎完全膨胀的状态示意地表出,此气袋的口则与一气体发生器16的室14通连。气袋10包括一个中央套部18与两个侧部20、22。在侧部20上形成有一叠合部24,遍延到气袋的几乎整个高度。此叠合部24包括两个相互叠置的壁部24a、24b,构成叠合部24时,是把这两个叠置的壁部24a、24b,沿一条使气袋内部与拟形成的这一叠合部的内部相分开的分隔线26,保持成相互叠接状态。在这里示明的实施例中,沿分隔线26配置有一条取缝合、卷绕或锯出状构形的单缝或双缝形式的接缝。这条接缝具有与所需气袋行为相适应的精确规定的开裂强度,此种缝沿着分隔线26上具有合适选定的开裂强度,意味着叠合部24会在气袋达到预定的内压值之前始终保持着闭合状态的。在叠合部24的壁部24b上开有一放气口30。此放气口30只要叠合部24处于闭合状态就不会起作用,这是因为只要是叠合部24的内部为沿着分隔线26的那条接缝与气袋10的内部相分开,气袋内的气体就不可能进到放气口30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帕TRW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帕TRW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02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