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蜗轮式起取器无效
| 申请号: | 91231625.X | 申请日: | 1991-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554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7-22 |
| 发明(设计)人: | 朱光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第二玛钢厂 |
| 主分类号: | B25B27/06 | 分类号: | B25B27/06 |
| 代理公司: | 青岛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均华 |
| 地址: | 266093***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蜗轮 式起取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维修工具,用于机械、纺织、化工、运输等设备上各种轴孔配合零件的拉取。
已有的拉取器由托架、拉爪、丝杆所构成,三个拉爪用螺柱固定在托架上相隔120°的三个条形孔上,通过螺柱来调节拉爪的间距,达到拉取不同尺寸工件的要求。工作时,通过旋转丝杆产生旋转直线运动,由拉爪将配合在一起的两工件拉开。但这种起取器在拉取电机带轮、轴承等工件时,工件会随着施加的外力转动,此时必须在起取器中加一根别杠,用来阻止工件的转动,才能将工件拉出。因此,这种起取器工作起来即麻烦又费力,而且有时在加不上别杠的场合,拉取工作就难以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已有的起取器加以改进,使之加力的方向与工件的转动方向垂直,丝杆可直接前进或后退,消除了径向旋转力,而且拉取力也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是在已有的拉取器上增加一组蜗轮机构,将施加在摇把上的力,通过蜗杆、蜗轮和丝母传递到丝杆上,带动丝杆前进或后退。具体结构是:在丝杆上装一丝母,该丝母一端与托架滑动连接。一端紧固着一蜗轮,蜗轮上啮合一蜗杆,在蜗轮和蜗杆外面还有一装在托架上的护罩,丝杆从护罩伸出后与手柄相连。护罩还有一阻止丝杆转动的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可以是一导向孔,孔与丝杆配合后,丝杆只能前后运动而不能转动。此时导向孔和丝杆可以是扁圆形或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摇动摇把,使蜗杆转动,蜗杆又带动与之啮合的蜗轮和与蜗轮紧固一起的丝母转动。此时丝杆受护罩上导向孔限制,不能转动,随丝母的转动而做前进或后退的运动。即将丝杆的旋转前进改为直线前进。
为保留已有起取器的功能,以便在工件被拉松动后能迅速将工件拉下,在丝杆后加装一导向体,导向体中央开一扁圆形孔或方孔,相应丝杆与导向体相配部分也为扁圆形或方形。当丝杆穿过导向体后能前后滑动而不能转动。导向体可扣合在护罩的导向孔上,两者相配也不能产生相对转动。当导向体扣合在护罩导向孔上时,丝杆不能转动,通过蜗轮传动前进。当导向体与护罩导向孔脱离时,可转动丝杆上的手柄,使丝杆旋转前进,实现已有起取器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起取器相比,具有优点:(1)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即保留了已有起取器的功能,又可通过蜗轮传动拉取工件,而不必加别杠。(2)拉取力大大提高,经测量,拉力增大10倍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图1、图2表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丝杆(9)外套着丝母(8),并从护罩(2)的导向孔伸出,穿过导向体(4),端部插一手柄(11)。丝母(8)一端通过单向推力轴承(7)装在托架(1)的中央,另一端通过平键和螺钉紧固着一蜗轮(5)。蜗轮(5)上啮合一蜗杆(3)。蜗杆(3)两端从护罩(2)伸出后套接两个摇把(10)。以上所述的丝杆(9)为一具有两相对平面的扁圆形,相应地导向体(4)的中心孔也为扁园形。导向体(4)前端为一方形,相应地护罩(2)上的导向孔也为一方形。
本实施例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将丝杆(9)顶在中间工件上,调整拉爪(6)使其夹住外部工件,将导向体(4)扣合在护罩(2)导向孔上。转动摇把(10),带动蜗杆(3),蜗轮(5)和丝母(8)转动。丝杆(9)由于导向体(4)阻止了其转动,就在丝母(8)螺纹的推动下前移,从而将工件拉松,然后将导向体(4)向后拉,使其与护罩(2)的导向孔脱离,再旋转手柄(11),此时由于蜗轮(5)和蜗杆(3)的自锁作用,丝母(8)固定不动,此时与已有起取器的功能一样使用,可迅速将工件拉下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第二玛钢厂,未经青岛第二玛钢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316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