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地下室结构的钢筋笼无效
| 申请号: | 90207115.7 | 申请日: | 1990-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892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1-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仁瑞;刘骐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仁瑞;刘骐毅 |
| 主分类号: | E04C5/06 | 分类号: | E04C5/06 |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珍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地下室 结构 钢筋 | ||
为防止地下室结构因施工方法及土质层变动,而造成对整幢建筑物所存在的危险及伤害,地下室结构安全良好,无疑是对整个建筑物增加一个有形的空间供使用外,更能增加一份安全感及稳固性。然而,过去的地下室施工一般是先在四周进形埋桩工作,每间隔40--50公分即一工字铁,深度约在7公尺左右,然后才开始进行挖土工作,以便防止土层崩落,颇为耗时费工。尤其是遇到雨季,施工很不方便,况且因受雨水冲击,土质较为松软,容易发生倒塌,危险性相当高。又前述工作完成后,形成一地下室空间,接着将绑好的钢筋架放在地下室四壁适当位置,再由模板工人一块一块地进行钉模工作,最后才能灌浆,以便形成一整排连续壁面。当混凝土浆干涸后,再将模板拆掉,工程颇为烦杂,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传统地下室工程都是循序渐进,某一工段停迟,会影响整个工期,很不理想。当挖掘较大的地下室时,为防止较长壁面发生倒塌,通常是在壁面间支撑大量工字铁,待完成后再将其拆除,除了耗费更多的人力外,并容易发生事故。而较进步的作法是在地面的适当位置预打钢板桩,这是专门用于较大工程或有河沟等松软土质的地坊,当打入钢板桩后,确实可以达到挡土、防漏的功效,且能防止土层崩落,然而这种结构成本高、施工缓慢,并非能普遍采用。鉴于地下室结构仍有暇疵,常常造成地下室积水、裂缝,且结构施工较为耗时费工,显然已不符合所需。
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可以采用连续壁挖掘施工技术,先在土质层上挖掘有设定深度之连续壁孔及柱梁孔,后置入预制的钢筋笼,由于土壤质层的力量支撑,可直接灌浆,即完成壁面工作,这种方法免去了前述几项方法的诸多麻烦,方便易行。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配合连续壁挖掘施工技术而设计的一种新的钢筋笼,它不仅使连续壁挖掘施工技术能够实施,使地下室的结构得以改良,而且可以用于其它施工技术的建筑中作坚固件。
本实用新型之钢筋笼如下所述:
它由两个四周开有半圆缺口的钢板及长条钢条组成。
用于墙体的钢筋笼,它的每个钢板1由两块长型钢板焊接而成,钢板1四周开有半圆缺口2,在上下钢板的每一相对应的缺口3处焊有一钢条2,连固着上下钢板(见图1)。此钢筋笼也可以在侧面焊固有开孔5的钢板4(见图2)。
用于柱体的钢筋笼,它的每个钢板9层面均由五块钢板焊接而成,钢板9的中央开有灌浆圆孔12,上层钢板的灌浆孔上焊接有一个开口向上的喇叭形注入口17,钢板层面四周开着半圆缺口11,在上下两个钢板的每一相对应缺口处焊有一钢条10,连固着上下钢板层面,在柱体钢筋笼的侧面焊有钢板14,每块钢板14上开有均匀交叉排列的孔洞13,并在每对平行的钢板之间穿有钢管15,钢管15的两端是呈渐扩的喇叭口,喇叭口的内侧铰有螺纹(见图5)。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以钢板作为骨架层面,并于四周以钢筋分得均匀,使应力集中于骨架中,提高钢筋笼之承受负载能力,防震性好,安全性佳,并且此实用新型与连续壁挖掘施工技术紧密配合,不受气侯影响,且可凭借土壤作为最大力量的支撑,强度良好、施工方便,既省时、省力、省工,又确保建筑的安全。
柱形钢筋笼内的喇叭口端边的钢管又增加了柱体的承载能力,也使它将要连接的梁体应力增加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墙体钢筋笼结构图;
图2为墙体钢筋笼使用图;
图3为连续壁连接梁结构图;
图4为连续壁连接楼板结构图;
图5为柱体钢筋笼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柱体钢筋笼的柱梁实施图;
图7为柱体钢筋笼预立梁之实施图。
其中:1--墙体钢筋笼的钢板层面;2--墙体钢筋笼的钢条;3--为1四周的半圆缺口;4--墙体钢筋笼侧面钢板;5--为4上的圆孔;6--为4上穿置的钢条;7--钢条;8--与7垂直焊固的钢条;9--柱体钢筋笼的钢板层面;10--柱体钢筋笼钢条;11--钢板层面上半圆缺口;12--灌浆机;13--侧面钢板上圆孔;14--柱体钢筋笼侧面钢板;15--两端为渐扩喇叭口的钢管;16--渐扩喇叭口;17--喇叭形注入口;18--输送管;19--钢管15中穿越的钢条;20--蛇管;21--钢索;22--锥体塞。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仁瑞;刘骐毅,未经刘仁瑞;刘骐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71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