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公共汽车交通安全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89200328.6 | 申请日: | 1989-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27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9-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远星;王秀梅;陈燕;温刚;陈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远星;王秀梅;陈燕;温刚;陈中 |
| 主分类号: | B60R21/34 | 分类号: | B60R21/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北京市中关村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公共汽车 交通 安全装置 | ||
本实用新型与减轻行驶在城市柏油马路上的公共汽车、电车交通伤亡事故有关。
在城市中,每年都有数十至数百起公共汽车交通伤亡事故,特别是骑车者或行人被撞、压伤亡。
为解决此间题,通常的做法是将公共汽车在闹市区或人行过道处限速、或安装转弯报警器、或在车头下前方安装防撞减缓装置。但是这些措施仍不能很有效地避免骑车者或行人被公共汽车碰、撞、压而伤亡,特别是上下班时,骑车者由于彼此速度不同可能被挤、碰在车上碰伤、或落在汽车滚动轮子下被压伤亡。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汽车交通安全缓冲装置,它能使骑车者或行人因碰或撞在车上时伤势大为减轻,避免落入滚动车轮下被压伤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车侧窗框下、尤其是靠边行驶那一侧,设计成平滑无棱的、具有软表面的下垂侧壁,或将现有公共汽车侧壁尤其靠边行驶那一侧,改装成具有软质皮带辊单元或软质护板单元构成下垂的侧缓冲板,其下端离地小于人的头部尺寸;同时车轮外装上可拆软护罩;在车头下前方安装软质铲形车头缓冲板。
其结果是当人碰或撞在软质侧缓冲板或车头缓冲板上时伤势将大为减轻,避免被滚动车轮压死压伤。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方案及其附图给出。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公共汽较通安全装置立体图;图2、图3是侧缓冲板,是图1A-A剖视图;图4是车头缓冲板,是图1B-B剖视图。
下面结合这些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其防护情况。
按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公共汽车两侧窗下的侧壁(1)和安装在它外表的侧缓冲板(2)以及安装在车头下前方的车头缓冲板(3)。
侧壁(1)处的侧门外表与车窗以下的侧壁取平,侧壁下端离地50至200毫米,车轮外侧装有可拆软护罩;在侧壁上安装的侧缓冲板(2)是按图2所示的软质皮带辊单元或按图3所示的软质护板单元所构成的。人碰在侧缓冲板(2)上时将减轻伤势、避免掉在滚动车轮下。车头下前方安装的车头缓冲板(3)是按图4所示的软质铲子。与人碰撞时,人将倒在该铲子上进一步下压,阻止人落入滚动车轮下。
按图2所示在侧轴(4)上套有软辊(5)和皮带(6),构成皮带辊,其内装有软质支撑板(7),用以防止碰撞时皮带变形。人与皮带辊碰撞时,皮带随人从动,从而使人减缓碰伤。其效果好,但稍复杂。
按图3所示在侧壁(1)外安装或粘接的软质护板单元(8),它是用泡沫塑料或泡沫橡胶制成的,其减缓作用较差,但是比较简单。
按图4所示的车头下前方安装的车头缓冲板(3),它依靠CDEF铰链平行四边形支持,其中C、D分别连接在车头窗框下和下端,拉簧(9)挂在该平行四边形对角点C、E上,以及、或者压簧支在另一对角点D、F上。铲形软板(10)连接在硬板(11)上。该硬板上下固定在E、F上,而E、F实际上是横杆。车头缓冲板(3)下端是皮带辊(12),当后跟轮(13)被撞压而下降至路面时,此后跟轮摩擦路面而转动并带动皮带辊(12)按箭头方向转动。这样被撞者不致弹翻在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远星;王秀梅;陈燕;温刚;陈中,未经陈远星;王秀梅;陈燕;温刚;陈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03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放电灯节能电源
- 下一篇:无动力粒料连续自动取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