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附加旋把的水龙无效
| 申请号: | 89102212.0 | 申请日: | 1989-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91A | 公开(公告)日: | 1990-10-31 |
| 发明(设计)人: | 胡耿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耿 |
| 主分类号: | F16K31/60 | 分类号: | F16K31/6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附加 水龙 | ||
本发明属于开关自来水的日常用具。
现有的手动水龙一般使用同一旋把开关,这是不卫生的。用脏手打开水龙,水龙的旋把受到污染,而用洗净的手关紧水龙,旋把又反过来污染了手。被污染的旋把还会污染其他用水者的手。这种情况不但可能传染疾病,在公共食堂、厨房、盥洗室、厕所等场合也使人不快。
为防止这种情况,可采用种种不用手开关水龙的方法,但这些方法费用较高,不适宜日常生活使用。我们当然可以在水龙的旋转轴上一上一下安装两个旋把,开关各用其一。但这样的水龙使用不便,上旋把妨碍旋动下旋把。如果把下旋把做得长些,旋转起来略为便利,但又带来新问题。因为随开关关紧程度不同及橡皮垫圈的变形,旋把在关紧时的位置是变化的,这就使加长的旋把有可能处于一种不利于旋转或不利于用水(如洗衣、洗菜、灌水、洗脸等)的位置。另外,旋把初始位置经常变动,使人不能按习惯打开水龙,也造成不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水龙具有一个一端带有齿轮(3)的附加旋把(1)。齿轮(3)与上旋把(7)的齿轮(4)相配。齿轮(3)背面有突起(6)。突起(6)与该旋把下方套在压蓝上的定位套(2)的凹槽(5)相配。用水时先旋转附加旋把(1),附加旋把(1)的齿轮(3)与齿轮(4)啮合,带动上旋把(7)一同转动,从而打开水龙。关水龙时,转动上旋把(7)带动附加旋把(1)转动,当附加旋把(1)转到某一位置时,它的突起(6)落入凹槽(5)内,使齿轮(3)和齿轮(4)相互脱开。这时不论旋把(7)向哪个方向转动,附加旋把(1)仍保持原有的位置不动。因此,只要把凹槽(5)的方位确定,水龙关紧后附加旋把(1)的位置总是固定不变的。这样,我们便可用定位套(2)来选择附加旋把(1)的最佳位置,这个位置既便于开关又便于使水操作。用水者转动附加旋把(1)打开水龙,洗净手后用上旋把(7)关水龙,则可避免旋把污染自己或别人。
图1:带有附加旋把的水龙。
图2:定位套的底视图。
图3:定位套的正视图。
图4:定位套的顶视图。
图5:定位套的A-A视图。
图6:附加旋把的底视图。
图7:附加旋把的正视图。
图8:附加旋把的顶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带有附加旋把的水龙的实施方案。这种水龙示于图1。它与普通水龙的区别是,在它的上旋把(7)的下侧具有齿轮(4),齿轮(4)与附加旋把(1)的齿轮(3)相配。齿轮(3)的背面有突起(6),突起(6)与定位套(2)上的凹槽(5)相配。如图2及图5所示,定位套(2)的下侧有一凹孔(8),凹孔(8)套在压蓝上,使定位套(2)不能自由转动。如图3、图4所示,在定位套(2)的上侧有一圆弧形凹槽(5)。定位套(2)可以选择六个方位套住压蓝,从而凹槽(5)也可以固定在六个不同方位。欲打开水龙时,先推动附加旋把(1),附加旋把(1)的突起(6)顺着凹槽(5)的弧形表面滑动,渐渐将附加旋把(1)抬起,使齿轮(3)与齿轮(4)啮合。继续推动附加旋把(1),则上旋把(7)在齿轮带动下随着附加旋把(1)转动,将水龙打开。
用水时操作这种水龙的程序是:1.旋转附加旋把(1)约30°以打开水龙。2.用水洗净附加旋把。3.把手洗净。4.旋转上旋把(7)把水流开得足够大。若上旋把(7)旋转角度大于360°,则附加旋把随着转到初始位置落下后不再随着上旋把(7)转动。若上旋把(7)旋转角度小于360°,则齿轮(3)与齿轮(4)啮合在一起,附加旋把(1)仍随上旋把(7)转动。5.用完水后旋转上旋把(7)关闭水龙。此时无论下旋把(1)是否随着转动,关水龙后附加旋把(1)都处于定位套(2)所确定的位置。
为保证该水龙正常运作,齿轮(3)与齿轮(4)的啮合深度应大于水龙旋杆螺纹的螺距,而凹槽(5)的深度应略大于啮合深度。这样方可保证上旋把(7)在作第一周旋转时齿轮(3)与齿轮(4)不会中途脱开,同时又可避免关紧水龙时上旋把(7)下降过低使齿轮(3)与齿轮(4)非正常啮合将旋把卡死。
附加旋把(1)及上旋把(7)可以铸造也可以用高分子材料模压或注塑制造。它的中心孔(9)的孔壁可以加一黄铜衬套以增加耐磨性及抗蚀性。齿轮(3)及(4)的齿形应如图所示,这样便于附加旋把(1)顺着凹槽(5)的弧面上升以完成齿轮(3)与(4)之间的啮合
显然,水龙的两旋把也可制成其它更美观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耿,未经胡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22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