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陶瓷保温茶杯无效
| 申请号: | 88218761.9 | 申请日: | 1988-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40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6-21 |
| 发明(设计)人: | 程玉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玉昆 |
| 主分类号: | A47J41/00 | 分类号: | A47J41/00 |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代理部 | 代理人: | 濮家蔚 |
| 地址: | 四川省南***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保温 茶杯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茶杯。
在进行较为考究的品茶饮茶时,对茶具的要求较高,一般都要求采用陶质或瓷质的茶杯、茶壶等茶具,甚至对材质的来源地都要选择。这些茶具的缺点是不具有保温性。目前广泛使用的由真空玻璃保温套层构成的保温杯则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有效地保持所盛装的茶水的温度,但却使茶汁失去了本身所应具有的风味,品尝价值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既可保温,又不影响茶汁品味特色的茶杯。
本实用新型的茶杯是通过在一个真空保温套内再套装一陶质或瓷质的杯体而实现的。用陶质或瓷质的杯体盛装茶水,真空保温套作间接保温用。为便于饮用,陶质或瓷质杯体的杯口以略高于真空保温套的上口为好。由于目前多采用玻璃材料制作保温瓶,保温杯等的真空保温套,为防止其与陶质或瓷质杯体发生碰撞损坏,在它们之间可以填充适当的保温材料,如各类泡沫塑料、石棉制品等,既起到了隔离保护作用,又可以提高保温效果。如果不填充保温材料层,则可以采用任何一种可行方式使其相互定位不致发生碰撞。
陶质或瓷质杯体在整个杯子中的固定可以采取与目前保温杯类似的方式用外壳的上口箍紧杯体。但如果能在稍低于陶质或瓷质杯口的位置上预先设置有凹槽或凸台,便于杯子外壳的上缘卡扣,则更为稳妥和安全。为方便装配,杯子的外壳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直桶状的壳套,上部为有一内收边沿的杯口颈圈,其间通过螺纹而扣紧。若能在杯口颈圈与真空保温套上口之间加设一个软质衬垫圈,则更有利于提高保护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茶杯的结构。
图1本实用新型茶杯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保温茶杯由杯子和杯盖两部分组成,其间以螺纹方式扣紧。杯盖(1)的中间部位有一凸出的空腔,其中填装有泡沫塑料保温填料(2)。由杯子的剖面结构部分可以看到,由里向外分别是细瓷质的杯体(3),泡沫塑料保温填料层(6)、玻璃真空保温套(7)和外壳套(8)。其中细瓷杯体(3)略高于真空保温套(7),并且在稍低于杯口的位置上有一环状凹沟。外壳套(8)的上口通过螺纹与一杯口颈圈(5)连接,杯口颈圈(5)的内收边沿卡扣入瓷质杯体(3)的环状凹沟内。杯口颈圈(5)与真空保温套(7)之间垫有一橡胶衬垫圈(4)。
本实用新型的保温茶杯保持了用陶质或瓷质杯体盛装茶水的传统方式,有利于保持茶汁本身的品味特色,同时又具有了较好的保温效果。在此只采用真空保温套作间接保温,保温效果稍差于普通保温杯,据粗略测试对比,4小时后其水温比普通保温杯低10%左右,足以满足平时饮茶的需要,而且因温度稍低,也使茶叶不易被泡烂。本实用新型的保温茶杯结构十分简单,易于生产制造,成本不高,有利于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玉昆,未经程玉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87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