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灭蟑器无效
| 申请号: | 88210543.4 | 申请日: | 1988-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13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1-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高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高起 |
| 主分类号: | A01M1/24 | 分类号: | A01M1/24;E03C1/28 |
| 代理公司: | 东北工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明星 |
| 地址: |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灭蟑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卫生用具,适用于排水管道口。
在日常生活当中免不了室内寄生蟑螂。蟑螂又名蜚蠊,夜晚从隐避处爬出来偷吃食物,随吃随拉,并在其身上及粪便上常带有肝炎、伤寒、霍乱等传染性病菌,因而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目前,消灭蟑螂的方法是以药物消毒室内或者室内的角落里直接投放蟑螂药。这种直接投入药物的措施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有效期短,一但药性减弱或消失蟑螂又会繁殖,而且不够安全、卫生,牵制人们许多的精力。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消灭蟑螂的效果显著,而且使用方便、安全、卫生的灭蟑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蟑器为制成一个类似于圆台形状的整体,上部的直径大于下部的直径,其内部为空心腔,而且底部设有孔,并沿孔向空心腔设置圆柱形槽,而该孔的周围为球面。本设计 经观察发现,蟑螂白天多数在排水管道内隐藏。夜晚从管道里爬出,尤其居民住宅楼厨房内的排水管道居多,而且从排水管道向其它室内传播。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蟑器,结合现有排水管口结构特点而设计的。下面结合附图予以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蟑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蟑器设置在排水管道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表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蟑器的实施例之一示意图;
图4为表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蟑器的实施例之二示意图;
图5为表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蟑器的实施例之三示意图。
按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蟑器采用塑料或尼龙等耐腐性材质制成一个类似于圆台形状的整体,其上部的直径要大于下部的直径,其内部为空心腔(1),而且底部设有孔(2),并沿该孔向空心腔设置圆柱形槽(3),而该孔的外表面周围为球面(4)。按照图2所示,取出将原来设置在排水管道口的铁滤簸和滤碗,而排水 管道(9)口周围的扫地盒(7)和水泥碗(8)原封不动,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蟑器(6)直接放置在排水管道口。排水时借助于浮力使灭蟑器底部离开排水管道口,排完水后使灭蟑器底部又紧密接触管道口。因此,无论何种情形灭蟑器底部球面部分始终与排水管道口充分接触,以致于蟑螂困在管道内,而且不致于使管道内的臭味冒出来。若在灭蟑器内圆柱形槽的外侧设置灭蟑螂药(5),则灭蟑螂效果更佳,而且死掉的蟑螂从管道内排出。而无蟑螂地区灭蟑器内可放入净化剂、香水等以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目的。在灭蟑器内设置圆柱形槽的目的,其一为可以投放药物,其二为排水时避免水进入灭蟑器的空心腔内,因而圆柱形槽的高度要高于排水时圆柱形槽内侧水位所达到的高度。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其外壳表面可取下一张厚纸样的污皮,因而可以长期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灭蟑器,具有消灭蟑螂效果效著,使用方便、安全、卫生等特点,同时避免了已有排水管道口排出臭味的现象。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适用范围广,楼、堂、馆、所均可采用。
本实用新型按照上述的结构,可提供以下几种实施例:
实施例之一按照图3所示,灭蟑器顶部表面(10)制成圆锥体,以防污物落到灭蟑器顶部而影响正常排水。
实施例二按照图4所示,灭蟑器顶部表面(11)制成圆球体,其目的与实施例一相仿使污物不致于停留在该表面。
实施例之三按照图5所示,灭蟑器顶部表面(13)制成平面,而该顶部的中部设置手柄(12),以便于取出和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高起,未经李高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05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