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管弯头下料器无效
| 申请号: | 87213245.5 | 申请日: | 1987-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11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7-26 |
| 发明(设计)人: | 周贵岐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贵岐 |
| 主分类号: | B25H7/04 | 分类号: | B25H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辽宁省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弯头 料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具、特别是一种钢管弯头下料器。
目前,一般钢管弯头下料都是按照冶金工业出版社于1986年5月出版的、唐顺钦著《实用板金工展开手册》进行的。它是用描绘法在一厚纸上作展开图,画出曲线后做成样板,然后将样板贴在钢管上,并沿其一边画线,即可沿线切割钢管。这种下料方法复杂,做一个样板要多次画线,因此误差大,既浪费材料又浪费时间,而且一个样板只适用于做一个角度一种管径的钢管弯头。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钢管弯头下料器,它能够适用于做各种角度和各种管径的钢管弯头,并且用它能够在钢管上可直接一次画线完成。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在一个量角器的中心处安装一个紧固件,另有一个尺条和几个紧固件,所有的紧固件用来松紧尺条。使用时,首先在钢管上沿其长度方向画一中心线,用量角器上的紧固件顶紧尺条的中部,使量角器的底边和尺条的一边平行或对齐,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钢管上的中心线上,并根据所需要的角度,转动量角器,使量角器的90°线偏离钢管上的中心线至一定角度,将尺条的两端紧贴着钢管绕到对面,并把尺条的两端搭接后用一个或几个紧固件顶紧,在钢管上沿尺条的一边画线,即可按线切割钢管。
在上述方案中,为了使尺条的两边紧贴钢管,并保证美观和画线的准确性,可用两个尺条。这两个尺条是完全对称,其两端为直线形的,而中间一段为弧形的。当尺条以某角度绕在钢管时,尺条闭合成椭圆形状,而在椭圆的各部位尺条的两边都会紧贴在钢管上。此时尺条弧形部分的顶点应在椭圆的长轴上。为了对准椭圆顶点,尺条上有刻度。使用时,首先在钢管上沿钢管长度方向相隔钢管圆周长的四分之一处画出两条中心线。再根据所需角度,确定两个尺条的搭接长度,并搭接后用量角器上的紧固件顶紧,也可以再用一个紧固件顶紧搭接处尺条的端部,两个尺条的另一端分别以反向绕到钢管的对面,并把它们搭接后用一个或几个紧固件顶紧。此时,尺条闭合成椭圆形状,并且其长轴和短轴上的一个顶点分别落在钢管上的两条中心线上。当需要不同切割角度时,转动量角器来调整量角器的90°线与钢管上中心线的偏角即可。而且,钢管管径不同时,改变两个尺条两端搭接长度即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它能够准确画线。用它可直接在钢管上一次画线完成,并且它适用于做各种角度和各种管径的钢管弯头,也适用于做拔稍形和椭圆形弯头。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实用时的示意图。
图2是尺条的平面图。
图3是固定卡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量角器和固定卡子的示意图。
参照图1,在量角器(3)的中心处固定连接一个固定卡子(2),固定卡子(2)是由一个U形卡子和元宝螺丝组成。还有两个对称的尺条(1),它们的两端为直线形的,而中间一段为弧形的。这段弧的圆心角为23度,内半径为420毫米。尺条(1)用1毫米厚、15毫米宽的不锈钢板制成,并在尺条(1)上有刻度,以便确定两个尺条(1)的搭接长度。量角器(3)和固定卡子(2)最好是都用不锈钢材制做。使用时,根据钢管的管径和所需要的角度,确定两个尺条(1)的搭接长度,搭接中心处用量角器(3)上的固定卡子(2)顶紧,用另一个固定卡子(2)顶紧搭接处尺条(1)的端部,以免它翘起来,此时,量角器(3)的底边和尺条(1)的一边平齐;把量角器(3)的中心点对准钢管(4)上的中心线上,转动量角器(3),使其90°线偏离钢管上的中心线至所需要的角度;两个尺条(1)的另一端以相反方向紧贴着钢管绕到对面,并搭接后用两个固定卡子(2)顶紧。这样,就可以沿尺条(1)的一边在钢管(4)上画线,并按此线可以切割钢管(4)。当所需要的角度不同时,可转动量角器(3)来调整,而对于不同管径的钢管,只改变两个尺条(1)的搭接长度即可。若钢管管径等级变化过大时,可换用另一套尺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贵岐,未经周贵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32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