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离心式生贻贝取肉机无效
| 申请号: | 87210473 | 申请日: | 1987-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0473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9-28 |
| 发明(设计)人: | 石忠绪;常连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市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22C29/04 | 分类号: | A22C29/04 |
| 代理公司: | 大连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毕进 |
| 地址: |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贻贝 取肉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式生贻贝取肉机,可做为对虾饵料机械的辅助机器。
目前,对虾养殖在国内外发展很快,规模也越来越大。贻贝肉已成为对虾饵料的重要成分之一,尤其是生贻贝,不但营养丰富,而且鲜味浓厚,是对虾的适口饵料。但过去由于缺少相应的生贻贝肉制取设备,养虾部门对贻贝的加工投喂方法一直采取用铁锹拍碎或用对辊机挤碎生贻贝,连肉带壳投入虾池的喂养方式。这样不仅贝肉利用率低(约为30%),而且壳渣增加了清池工作量,残饵使水质量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与破碎机同时使用,具有工作效率高,取肉干净的离心式生贻贝取肉机。
离心式生贻贝取肉机,其整机通过机架(26)等减震机构固定在底盘(21)上,机壳体(13)内的转鼓(12)通过支承盘(23)与电机(1)带动的轴承机构连接,穿过转鼓上盖(11)有一个连接进料口(10)的喷嘴(14),转鼓(12)壁上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壁孔,在转鼓(12)外壁和机壳体(13)内壁间有一圈肉浆环槽(22)转鼓(12)底端支承盘(23)可以是透漏的,其下面有一圈套在轴承(2)外的壳渣环槽(24),壳渣环槽(24)底开有一个排壳渣透孔(27),在壳渣环槽(24)内有1~2个固定在支承盘(23)上的清渣板(25)。
在转鼓(12)内,可以有一个刮板(5),其长度与转鼓有效壁高相适应,刮板上杆有一个操作手柄(9),与固定在机壳体上盖(7)上的定位杆(8)共同完成刮板(5)的定位。刮板(5)的刮料端可以为锯齿状的,以适应刮落贻贝壳渣与足丝等杂物。
在转鼓外壁和机壳体内壁间的肉浆环槽底部可以开有一个排肉浆透孔(28),其底部安放一个容器(19),盛接取出的贻贝肉浆。
上述的减震机构包括支脚(18)、减震弹簧(17)轴承机构包括轴承(2)、轴承后盖(3)、轴承空刀环槽(4),后盖(16)用螺栓(15)将支承盘(23)固定在输入轴上,电机(1)与皮带轮(20)用皮带传动,在输入轴上装有一套刹车机构(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生贻贝首先经破壳机破碎,尔后经由输料管进入取肉机进料口(10),并通过喷嘴(14)喷洒在转鼓(12)内壁上,由于转鼓(12)的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贝肉从转鼓壁孔中甩出,其壳渣便遗留在转鼓内壁上。甩出的贝肉(包括浆汁)经由排肉浆透孔(28)排出机外,而转鼓(12)内壁上的壳渣通过操纵清壳渣机构的刮板操作手柄(9),由刮板(5)将壳渣刮落,并经由排壳渣透孔(27)排出机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取肉率可达95%以上,工作效率比人工取肉提高42~66%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承盘结构示意图。
图3是壳渣环槽俯视图。
图4是机架俯视图。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由电机(1)通过皮带带动输出轴,支承盘(23)固定在输出轴上,支承盘(23)是透漏的,与转鼓(12)一体旋转,在转鼓内有一套刮极(5)机构和连在进料口(10)上的喷嘴(14)。在支承盘(23)下面有一圈壳渣环槽(24),在机架(26)上有一圈肉浆环槽(22),壳渣环槽(24)和肉浆环槽(22)底部都有一个透孔,在壳渣环槽(24)内有2个对称固定在支承盘(23)上的清渣板(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市水产研究所,未经大连市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0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