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粉笔笔套无效
| 申请号: | 87204379 | 申请日: | 1987-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4379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2-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林 |
| 主分类号: | B43K23/02 | 分类号: | B43K23/02 |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陈立武 |
| 地址: | 湖南省益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粉笔 笔套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的用于夹持粉笔笔杆进行书写的文具。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书写时仍普遍使用手接触粉笔笔杆,课毕往往弄得满手粉尘,显然是很不卫生的。又由于粉笔笔杆与手指的接触面很小,手指容易产生疲劳。为了改善教师的劳动条件,专利文献85201499介绍了一种由笔腔、推进装置、定位装置、协调连接器和佩带针等组成的推进式粉笔笔杆,其定位装置由于采用了凸轮锁紧机构使之增强了对现有市售粉笔的适应性,但作为一种夹持粉笔类涂写材料的常用文具,结构尚嫌复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简单、使用更为方便的粉笔笔套。
本设计与上述已知技术的主要不同点是将笔杆推进装置由笔帽部位下移至笔头部位并省去推进杆,使操纵更为直接从而简化了构件。整个笔套如图所示由六个部件组成,它们是:笔腔(1)、笔帽(2)、推进装置(3)、定位装置(4)、弹簧(5)及笔管(6)。其中推进装置(3)是一只与笔腔(1)下端匹配的可在笔腔管壁上自由滑动的套管。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在一其内腔为圆柱形空腔、其外壁带有螺纹联接件的笔腔(1)下端管接定位装置(4),该定位装置(4)下端带有锥度并由管口向上轴向开有“V”字形缺口以便既可将粉笔笔杆可靠地固定在笔腔内又能在外力作用下方便地被抽出笔腔。然后套进一只与笔腔外壁匹配的两端均带有环形台阶的套管即笔杆推进装置(3)套在笔腔与定位装置上,使之能在笔腔(1)与定位装置(4)上自由滑动。推进装置(3)上端由环形台阶通过弹簧(5)与笔腔(1)的螺纹联接件底端连接,从而使推进装置(3)在弹簧(5)的作用下完成笔杆推进过程之后复位。推进装置(3)的下端及其台阶伸出笔杆(6)向外一端管口,该下端台阶的作用是增大手指抽动推进装置(3)时与该装置套管壁的摩擦系数从而方便推进装置在拉力作用下将笔杆抽出笔腔。此外,推进装置(3)伸出笔杆(6)一端由其环形台阶向上也开有“V”字形缺口以便使缺口两侧管壁在手指的压力作用下有效地将笔杆按要求的长度抽出笔腔。将笔帽(2)与笔管(6)分别旋进上述笔腔(1)的螺纹连接件上下端即构成本实用新型粉笔笔套。该笔套使用时只需旋开笔帽(2),将粉笔由上向下插入笔腔(1),使之伸出推进装置(3)外端套管口适当长度即可进行书写(粉笔笔杆的长度以略等于笔套总长度为宜)。当笔头消耗到其伸出推进装置(3)套管管口长度接近零时,用手指捏紧推进装置(3)外端套管管口即可抽出粉笔笔杆适当长度然后松开手指,此时推进装置(3)由于弹簧(5)的弹力作用回位即可继续进书写,如此反复,直到笔杆消耗殆尽,用户除装填笔杆时需接触粉笔笔体外,整个书写过程可实现指不染粉尘。
由于笔腔(1)的内腔为内圆柱形空腔,本实用新型要求粉笔笔杆被制成与之匹配的圆柱形笔杆,粉笔笔形的这一改变将简化粉笔的工艺流程从而大大缩短粉笔的生产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林,未经张晓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4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