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第三种超低速蒸汽机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87107337 | 申请日: | 1987-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7337A | 公开(公告)日: | 1988-11-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成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成宗 |
| 主分类号: | F01B1/00 | 分类号: | F01B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福建省漳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三 低速 蒸汽机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机实现活塞冲程根据需要设计,并经由主动轮实现被动轮转速根据需要设计的装置。
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国际性的发明,它能获巨大功率,已被长久广泛实施。但由于活塞冲程未实现根据需要设计,并经由主动轮未实现被动轮转速根据需要设计、特别是未向高速、超高速方面设计,所以蒸汽机至今未实施于航空业;同时对蒸汽流量利用率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申请号87104008申请案中“超低速蒸汽机”的装置实现活塞冲程根据需要设计,并经由主动轮实现被动轮转速根据需要设计,它不但提高蒸汽流量利用率,而且能获更巨大的功率而实施于航海业、火力发电站、航空业等。但由于它需要用笨重的重锤,所以比较不利实施于航空业中的小、中型直升飞机、水空两用飞机等轻便机。申请号87107546申请案虽然保持申请号87104008申请案中的优点,但效率比较低并仅适用于单汽缸单活塞,同时带动滑动阀的连杆占用较大的空间位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蒸汽机实现活塞冲程根据需要设计,并经由主动轮实现被动轮转速根据需要设计,特别是实现被动轮转速为高速、超高速的装置。它不但保持原蒸汽机功率大的优点及用途,而且提高蒸汽流量利用率,即提高效率。并获更巨大的功率,从而实施于航空业,特别实施于小型、中型的直升飞机、水上飞船、水空两用飞机,即轻便机。同时为原子能开发实施于航空业提供一种巨高功率的蒸汽机装置。
发明是这样实现的:a,取申请号87104008申请案中的汽喉「1」取代原蒸汽机中的汽路。b,在活塞杆上装上垂直柱,柱上端有一个园孔供装入阀杆。c,阀杆的左端跟滑动阀固定在一起,中部、右端各有一个卡头,两个卡头之间的距离=活塞设计冲程+柱上端的厚度-滑动阀交替全开、关右左汽道的设计行程,两卡头之间的阀杆装入柱上端园孔中,即用活塞杆上的柱的上端往复运动到设计行程(等于阀杆两卡头之间的距离-柱上端的厚度)交替推动阀杆并带动滑动阀交替全关、开左右汽道取代原有用轮子带动连杆,再由连杆带动滑动阀交替全关、开左右汽路。d,当活塞杆较大时,采用双(左右)汽缸双(左右)活塞串联在同一支活塞杆的两末端,用活塞杆上的水平垂直园柱来带动连杆,再由连杆带动主动轮,再由主动轮带动被动轮。e,当蒸汽工作压力≤4公斤/cm2时,采用双(左右)汽缸双(左右)单列密封圈甲Ⅶ(大、小钢圈外面有带半园形或全园形钢钳)活塞串联在同一支活塞杆的两末端,并用活塞杆上的水平垂直园柱来带动连杆,再由连杆依次带动主动轮、被动轮,其汽缸、活塞不需要精密加工。至于单列密封圈甲Ⅶ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详见申请号87107873说明书。当活塞杆上的柱随着活塞杆往复运动到设计行程交替推动阀杆并带动滑动阀交替全关、开左右汽道,蒸汽交替从右、左汽道90度弯进到汽缸中活塞的左右侧或进到左右汽缸中左右活塞的左右侧或进到左右汽缸中左右单列密封圈甲Ⅶ活塞的左右侧,推动活塞并带动连杆作往复运动,再由连杆带动主动轮转动,再由主动轮带动被动轮转动。
本发明的着眼点由于实现活塞冲程根据需要设计,特别是向大冲程设计,所以提高蒸汽流量利用率;又由于活塞获巨大动力由连杆传递在主动轮的边缘上,所以可以减轻连杆及主动轮的结构并容易实现被动轮转速为高速、超高速,从而实施于航空业,特别实施于小、中型直升飞机、水上飞船、水空两用飞机,即轻便飞机、飞船等;另外虽然效率比申请号87104008申请案低,但省去笨重的重锤。同时为原子能开发实施于航空业提供一种巨高功率的蒸汽机装置。
结论:申请号87107546申请案和本申请案是申请号87104008申请案的单技实施,有其优点-轻便。申请号87104008申请案是申请号87107546申请案和本申请案的综合实施,有其优点-效率高、实施范围广。
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1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第三种超低速蒸汽机装置-单汽缸单活塞的原理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第三种超低速蒸汽机装置-双汽缸双活塞的原理图,图2-2是图2-1 A-A处的剖面图,图2-3是图2-1 B-B处的剖面图。
图3-1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第三种超低速蒸汽机装置-双汽缸双单列密封圈甲Ⅶ活塞的原理图(图中未画出钢钳)。
下面结合图2-1至图2-3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成宗,未经陈成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7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