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含贵金属废水回收处理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85203738 | 申请日: | 1985-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3738U | 公开(公告)日: | 1986-06-18 |
| 发明(设计)人: | 邵铁森;柯维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机电研究院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25D21/20 | 分类号: | C25D21/20;C02F1/28;C25C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机械工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耿玉麒 |
| 地址: |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贵金属 废水 回收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从含贵金属废水中回收贵金属,特别是从含金废水中回收金,并消除氰化物污染的回收处理装置。
从电镀漂洗水、采金浸出液等含贵金属废水中回收贵金属的方法有很多,对于贵金属浓度较高、其他杂质较少的废水处理,电解法或叫电沉积法应用得最为广泛。从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对平板式电极、废水静置的常规电解法回收率低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取得了一些新技术成果。美国于1978年申请的专利号为4151062的专利文献提出了从几千毫克/升贵金属浓度的废水中回收金或银的装置和方法,它仍然采用平行板式电极,但是废水是作循环流动的,并用喷嘴加速度水旋流,从而取得了较好的回收效果,例如金或银的浓度为三百多毫克/升时,回收率可达99%。但是这项技术没有涉及消除氰化物污染的问题,而贵金属在废水中一般都是以氰的络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美国的专利号为4159235的专利说明书公布的含金属废水处理装置与方法采用了旋转笼式阴极,笼中放置大量的能自由活动的导电颗粒,同时在运行中让废水流经这些颗粒,使贵金属回收率进一步提高到99.9%,同时在阳极上有一定的破氰作用。但是它的破氰率只有50%多,回收处理后的废水还要用另外的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我们知道,当过一段时间离子交换树脂不能再使用时,无论采取焚烧法还是脱附法处理离子交换树脂,都会带来新的污染;同时,用这个专利提供的技术,剥离和收集沉积在颗粒上的贵金属在工艺上和结构上都比较复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公知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贵金属回收率高、剥离回收容易、可彻底消除氰污染的回收处理装置。
首先,实用新型把电解槽与一个活性炭吸附器和一个气态氰化物吸收器结合在一起,活性炭吸附器的脱附产物和吸收了氰化物的液体可以再回到电解槽中回收处理。这样,就在一个装置内实现了两个循环处理:一个是活性炭的吸附——脱附——脱附液返回电解槽再回收处理,一个是吸收液吸收——吸收后的液体返回电解槽再进行破氰处理。显然,一个装置同时具备这两种循环,对于提高贵金属的回收率、避免和消除氰对环境的污染、便于用户使用,都是有很大优点的。
实用新型的另一个重要改进是设计了与公知技术不同的电解槽内部结构。其中,阴极用耐腐蚀导电材料制成表面光滑的回转体形状,以有利于贵金属沉积层的剥离收集;阳极用耐腐蚀导电网制成能够包围阴极并与阴极外形相似的形状,以有利于扩大阳极表面积及保持阴、阳两极间的尽量小的等距离间隙,从而促进电沉积和破氰的电化学过程的进行;在电解槽内部的上、下方还各有至少一个水位传感器,以自动控制一个回收处理周期进出电解槽的废水量,防止废水溢出造成浪费和污染并保证上述吸收器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的上述两个重要改进的技术细节是:实用新型包含的活性炭吸附器通过废水驱动部件、控制元件及管路与电解槽连接在一起;气态氰化物吸收器通过管路与电解槽水位以上的空间连接在一起。同时,实用新型的电解槽阴极是由不锈钢制成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在与联接盘轴向长度相同的位置有一个固定盘的单层圆柱体状。联接盘与转轴用键连接,阴极与联接盘作可方便装卸的联接。阳极是涂复钌的钛网制成的两个半圆筒形,上面有开合调节机构。这样的阴极和阳极结构可以定期取出阴极,以剥离收集沉积的贵金属,同时更换另一个阴极以继续破氰操作。
由于采取以上所述的组合联接和结构上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回收含金浓度为1000毫克/升的电镀废水的回收率达到99.99%,沉积在阴极上的金极易剥离收集,从装置排出的水含氰0.5毫克/升以下,完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同时电解槽内最易损耗的阳极寿命也长达5900小时以上,从而实现了一机一次回收处理就能高效回收贵金属和消除氰的污染的目的,而且装置寿命长,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例如一个周期处理20升含金浓度1000毫克/升的电镀废水,用9~10小时的时间,可回收纯金近20克,扣除工时费和消耗费,净收益近八百元,一年按150个运行周期计,可获纯收益12万元左右,是设备售价的12倍,而且消除了氰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图1是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表示电解槽内部结构的正面垂向剖视图,图3是活性炭吸附器结构图,图4是表示阳极及其开合调节机构图。
下面结合图详细叙述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机电研究院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市机电研究院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3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生物的透析培养装置
- 下一篇:滑升垂直反映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