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肥料的生产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85101250.7 | 申请日: | 1985-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69B | 公开(公告)日: | 1991-12-25 |
| 发明(设计)人: | 杉浦荣市 | 申请(专利权)人: | 杉浦荣市 |
| 主分类号: | C05F17/02 | 分类号: | C05F17/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吕锡永,董远 |
| 地址: | 日本爱知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肥料 生产 装置 | ||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一种堆积和发酵象稻草落叶和粪肥等材料来生产混合肥料的装置,特别地涉及一种在短期间内即可获得均匀熟化的混合肥料的装置。
众所周知,把那些用作混合肥料的材料,例如:稻草、落叶、菜渣、锯末和粪肥等堆积在一起放置一个预定的时期就能使它们发酵成为适于农田中施用的肥料。同样众所周知,对于农田里的腐殖土来说这种混和肥料是非常好的。为了生产上述肥料,必须把这些材料积很长时间,而且在此期间,必须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多次搅拌这些材料,否则就不能全部均匀发酵,而是其中一部分充分发酵,另一部分没有充分发酵。而且,即使在堆积期间把原料搅拌多次,也不可能获得完全均匀的熟化混合材料。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混合肥料的生产装置。使用这种装置就可以在短期内得到均匀熟化的混合肥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混合肥料的生产装置,使用这种装置可以在材料堆积期间减少搅拌次数但仍能得到均匀熟化的混合肥料。
本发明的特点是在于生产混合肥料的原料中加入水及氧以加速有机物的繁殖即可在短期间内获得均匀熟化的混合肥料。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合肥料生产装置包括:(a)一个具有液体贮存池的装置向液体中提供空气,一个与电源相连的泵,一个将液体从贮液池向泵喂入的吸管,一个将液体从泵退回贮液池的排放管一个布置在吸管上的进气装置以可调节的方式将空气吸入吸管;(b)许多伸到堆积的混合肥料生产原料中的喷射管,每个喷射管在其圆周表面有许多喷射喷嘴;(c)布置在上述泵将液体供应到上述喷嘴管和排放管的传递例上的连接装置。在最佳实施例中,该装置还配备一个布置在排放管上的调节阀,通过调节排放管中液体的返回率调节喷射管中液体的压力。
根据本发明,混合肥料生产装置的安装应使空气能以微小的气泡的形式漫布在加入混合肥料原料中的液体中。这样,气泡中的氧就和液体一起被加入混合肥料的原料中。液体中的气泡尺寸很小,因此大多数气泡能在由喷射液体弄湿的原料中存在很长时间,加速了有机物的微生物分化,在短期内即可获得均匀熟化的混合肥料。在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中,在排水管中部有一个调压阀,通过调节该阀就能调节在喷水管中含有空气的液体压力。泵最好为离心式泵,而且,最好采用日本GEAR S KOGYO K K Nishio-shi,Aichi-Ken生产的NPH系列泵则更为适用。
参照本发明的附图及最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上述的和其他目的特点和效果则是十分明显的。
图1是根据本发明混合肥料生产装置的部分侧视图;图2是表示图1中混合肥料原料和喷水管之间关系的平面图。
参照图1。在水池(11)中的液体(12)由水泵(13)散布到混合肥料(14)中。水泵(13)安装在水池(11)的外边并和吸水管(15)及排水管(16)联接。吸水管(15)和排水管(16)与水池(11)联通。止回阀(18)安装在吸水管(15)入口的端部(17)。水泵(13)的吸水端通过一个联接装置(19)与吸水管(15)联接。这个联接装置(19)还和空气输入管21联接,这样,空气也可以向水泵(13)送入,空气输入管的另一端与进气阀(22)联接。进气阀(22)带有一个压力传感管(23)与泵(13)的排水端联接,这样就可以按照水泵(13)的排水压力调节泵(13)吸水端的吸入空气量。进气阀(22)还带有一个有手柄(24)的气门(25),用以调节吸气量。对于进气阀(22)和气门(25)的结构可参考本发明人1981年9月22日提出的美国专利NO:4290979。水泵(13)的排水端通一个联接件(26)同时与供水管(27)和排水管(16)联接。调节阀(28)安装在排气管(16)上使输入供水管(27)含有空气的液体压力可以由调节阀(28)调节。联接件(26)的一端由联接管(29)与压力表(31)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杉浦荣市,未经杉浦荣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12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