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精量播种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522816.X | 申请日: | 2023-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1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 发明(设计)人: | 范子洋;焦宏业;史明山;王磊;韩雅利;史丽丽;贺维昭;温国昌;陈徽 | 申请(专利权)人: |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C7/18 | 分类号: | A01C7/18;A01C7/20 |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6 | 代理人: | 左群住 |
| 地址: | 056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播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精量播种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该玉米精量播种装置包括机架,机架通过牵引机牵引,玉米精量播种装置还包括:排种器、料斗和出料管;排种器包括块体和转动轴,所述块体固定设置在机架上,块体上设有水平方向的圆孔,圆孔内转动连接转动轴,转动轴的外表面均匀设置多个取种槽,各取种槽的底部均设有能够沿转动轴径向移动的推板,用于改变取种槽的深度。本玉米精量播种装置能够通过改变推板在取种槽内的位置,进而改变各取种槽内的空间大小,用以承装不同数量的种子,取种槽内的空间大小改变过程中不影响取种槽的开口大小,使得种子能够顺利进入取种槽,避免了播种时产生空穴,也避免了补苗的问题,提高了玉米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精量播种装置。
背景技术
玉米分为适宜稀植的品种和适宜密植的品种,适宜稀植品种种植密度为2800~3500株/亩,适宜密植的品种种植密度为4400~5000株/亩,同时考虑到种植时的土壤的肥力以及施肥量的因素,应当适应的增加或者减少种子的数量。
因此在播种玉米时,应当及时调整玉米播种装置上排种器的取种量,现有的排种器的取种量一般均为固定设置,在调整时需要将排种器单独拆下来,进行更换不同的零部件,过程较为麻烦,还有的能够调整取种量的排种器是通过调整玉米种子进出通道的直径,来实现玉米种子的取种量,当玉米种子进出通道的直径减小时,会产生玉米种子流动不畅,产生更多的空穴,需要后期重新补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玉米精量播种装置,通过改变推板在取种槽内的位置,进而改变各取种槽内的空间大小,用以承装不同数量的种子,取种槽内的空间大小改变过程中不影响取种槽的开口大小,使得种子能够顺利进入取种槽,避免了播种时产生空穴,也避免了补苗的问题,提高了玉米产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精量播种装置包括机架,机架通过牵引机牵引,玉米精量播种装置还包括:排种器、料斗和出料管;排种器包括块体和转动轴,所述块体固定设置在机架上,块体上设有水平方向的圆孔,圆孔内转动连接转动轴,转动轴的外表面均匀设置多个取种槽,各取种槽的底部均设有能够沿转动轴径向移动的推板,用于改变取种槽的深度,转动轴转动实现取种槽取种;料斗固定设置在块体上方,并且料斗的底部贯通,与转动轴的外表面连相通;出料管固定连接在块体的底部,块体的底部设有排种孔,所述排种孔与出料管、转动轴的外表面连通。
较佳地,所述推板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推杆的一端,推杆沿转动轴的径向设置,并且推杆在转动轴上设有的滑孔内滑动,多个推杆的另一端均各自通过一个连杆铰接在限位轴的外表面,限位轴转动设置在转动轴内部设有的同心的限位孔内,通过转动限位轴实现推动推板移动的目的。
较佳地,所述转动轴穿出块体,并且转动轴固定连接第一链轮,第一链轮通过链条连接第二链轮,第二链轮固定在动力轴的一端,动力轴的中部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的底部,动力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滚轮。
较佳地,所述转动轴上设有扇形的通孔,通孔内设有滑杆,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限位轴,滑杆的一端设有螺纹连接螺母,螺母旋紧用于保证限位轴与转动轴相对位置固定。
较佳地,所述转动轴上设有多个绕转动轴轴心设置的限位凹槽;所述滑杆上套设有滑块,滑块靠近转动轴的表面设有多个限位齿,多个限位齿能够与限位凹槽啮合。
较佳地,所述排种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排种器上的转动轴均同轴固定连接,多个转动轴上的限位轴同轴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料斗底部和排种孔的侧壁均设有刷头。
较佳地,所述滚轮的轮面设有防滑纹。
较佳地,所述转动轴的表面设有环向的沟槽,沟槽沿转动轴轴向的宽度远小于玉米种子的厚度;所述排种孔的侧壁固定设有拨片,并且拨片伸入所述沟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未经邯郸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228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