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施加恒拉力的拖曳系统水池试验装置及操作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310483349.4 申请日: 2023-04-28
公开(公告)号: CN116465599A 公开(公告)日: 2023-07-21
发明(设计)人: 冯康佳;胡芳琳;姚志崇;周念福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
主分类号: G01M10/00 分类号: G01M10/00
代理公司: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代理人: 严梅芳
地址: 214082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施加 拉力 拖曳 系统 水池 试验装置 操作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施加恒拉力的拖曳系统水池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拖车基座(1),所述拖车基座(1)上安装滑轨系统(2),所述滑轨系统(2)包括滑轨(201)和旋转轴(202),滑轨(201)布置在拖车基座(1)上,滑轨(201)的右侧末端位置安装旋转轴(202),滑轨(201)绕旋转轴(202)旋转后固定,实现滑轨(201)与拖车中纵剖面夹角的调整,滑轨(201)左侧末端固定有定滑轮(302);还包括支杆系统(4),支杆系统(4)包括支杆本体(401)和滚轮(402),支杆本体(401)的上方设置有两个滚轮(401),支杆本体(401)通过两个滚轮(402)安装在滑轨(201)上,支杆本体(401)沿着滑轨(201)水平移动;还包括配重系统(3),配重系统(3)包括轻绳(301)、定滑轮(302)、托盘(303)和砝码(304),轻绳(30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支杆本体(401)和托盘(303)上,中间通过定滑轮(302)转向,托盘(303)上盛放砝码(304);还包括拖曳系统(5),拖曳系统(5)包括拖体(502),拖体(502)通过拖缆(501)与拖车基座(1)固定;还包括定向机构(8)和多个水下摄像机(7),定向机构(8)的结构为:包括套在支杆本体(401)上的套环(801),套环(801)上安装有与支杆本体(401)垂直的转动轴(803),转动轴(803)头部连接升力板(807),转动轴(803)中部安装一号齿轮(804),转动杆(808)的中部开有安装孔(809),安装孔(809)内插入楔形柱(806),转动杆(808)上焊接一对吊环,吊环上分别连接一号定向绳(810)和二号定向绳(811),两根定向绳头部同时与牵引绳(6)打结,牵引绳(6)连接至拖体(502)上,楔形柱(806)的外侧焊接有二号齿轮(805),二号齿轮(805)与一号齿轮(804)啮合,二号齿轮(805)与套环(801)之间安装有弹簧(8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施加恒拉力的拖曳系统水池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杆本体(401)为细长扁平状结构,支杆本体(401)的表面光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施加恒拉力的拖曳系统水池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环(801)沿着支杆本体(401)上下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施加恒拉力的拖曳系统水池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环(801)采用浮力材料制作,维持整个定向机构(8)水下零浮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施加恒拉力的拖曳系统水池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牵引绳(6)和定向绳均为零浮力、轻质细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施加恒拉力的拖曳系统水池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簧(802)、二号齿轮(805)和楔形柱(806)三者共轴,并且轴线与支杆本体(401)垂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施加恒拉力的拖曳系统水池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杆(808)呈长条形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施加恒拉力的拖曳系统水池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孔(809)是圆柱体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施加恒拉力的拖曳系统水池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孔(809)的直径大于楔形柱(806)的小圆直径,且小于楔形柱(806)的大圆直径。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施加恒拉力的拖曳系统水池试验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1:试验参数的设定,

S1.1:设定牵引力角度θ;

将转动杆(808)从楔形柱(806)上拔出后,绕楔形柱(806)轴线旋转,将其与支杆本体(401)的夹角调整为θ,即为牵引力角度θ;之后,将楔形柱(806)插入的安装孔(809)中,实现固定;

将升力板(807)调整为水平状态,并实现一号齿轮(804)和二号齿轮(805)啮合;

S1.2:设定牵引力角度ψ;

松开旋转轴(202),将滑轨(201)带动支杆本体(401)、轻绳(301)、托盘(303)一起绕旋转轴(202)旋转ψ角度,即完成另一牵引力角度ψ的设定;

S1.3:设定牵引力大小T;

根据欲施加的牵引力T的大小,求得砝码重量m=Tcos(θ)/g,并在托盘(303)上放置重为m的砝码(304);

S1.4:设定拖车速度V;

在拖车控制端设定拖车航速;

S2:稳态牵引试验:

当拖车航速稳定后,在水动力的作用下拖缆系统往后偏移,拉动牵引绳(6),则拉动定向绳,当牵引绳倾角大于设定倾角时,比如牵引绳偏上,会导致对下方的定向绳拉力大于对上方的定向绳,导致转动杆(808)逆时针转动,转动杆(808)带动二号齿轮(805)逆时针转动,导致预置啮合的一号齿轮(804)顺时针转动,一号齿轮(804)带动升力板(807)顺时针转动,促使其前方向上抬起产生攻角,在来流的作用下,升力板(807)产生向上的升力,带动整个定向机构(8)上移;

S3:动态牵引试验:

施加大小和方向恒定的拉力模拟推进器推力,来进行动态牵引拖曳系统的试验;

取下砝码(304)后,将支杆本体(401)移动到滑轨(201)最左侧,启动拖车,随着拖车速度增加,拖曳缆后飘,拖体对牵引绳(6)产生拉力,牵引绳(6)拉动支杆本体(401),由于支杆本体(401)没有砝码(304)重量拉动,支杆本体(401)会逐步缓慢后移,后移后,牵引绳(6)的拉力也会逐渐减小,当拖曳系统(5)达到稳态时,牵引绳(6)拉力微弱,支杆本体(401)也不再后移,达到稳定状态,牵引绳(6)受力过程中,会使得定向机构(8)上下移动,始终保持牵引力夹角恒定,最终,缆形稳定后,牵引绳(6)的倾角自动达到设定角度,完成动态牵引试验的准备工作;在托盘(303)上放置重量为m的砝码(304),托盘(303)通过轻绳(301)缓慢拉动支杆本体(401)前移,支杆本体(401)拉动牵引绳(6),牵引绳(6)拉动拖体(502)移动,由于定向机构(8)的作用,牵引过程中,牵引绳的夹角始终保持恒定,因此,根据受力平衡牵引拉力始终为T=mg/cos(θ),通过水下摄像机(7)对拖曳系统(5)的动态过程进行摄录,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算法来进行缆形和拖体运动的动态测量;

一次试验完毕后,取下砝码(304),在水动力的作用下会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再次放置其他重量的砝码(304)即可进行其他牵引力的试验;

由此实现了牵引力大小和方向都动态维持恒定的牵引拖曳试验;

S4:数据测量:

三个水下摄像机(7)分别放置于拖曳系统(5)侧方、上方和后方,用于图像采集以测量缆形和拖体姿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8334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