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金属极细线的自动化绕线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310247308.5 | 申请日: | 2023-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21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润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C1/12 | 分类号: | B21C1/12;B21C47/12;B21C47/18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韬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65 | 代理人: | 王元腾 |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金属 细线 自动化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金属极细线的自动化绕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座,所述轨座上由前往后依次安装有供线卷绕组件、第一防拉扯机构、拉拔塔轮组件、第二防拉扯组件和收线卷绕组件,所述供线卷绕组件牵引出的极细线经第一防拉扯机构引导,从拉拔塔轮组件的输入端进入;所述拉拔塔轮组件的输出端牵引出的极细线经第二防拉扯机构引导,进入收线卷绕组件进行绕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金属极细线的自动化绕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线卷绕组件和收线卷绕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供线卷绕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框、第一滑套、卷绕架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支撑框的下侧设有与轨座上侧滑轨配合的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支撑框转动支撑有能够由第一电机带动旋转的卷绕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金属极细线的自动化绕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拉扯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框、第二滑套、第一丝杆、第一滑块、第一活动导线块、第一固定导线块和第一动力箱,所述第二支撑框的下侧设有与轨座上侧滑轨配合的第二滑套,所述第二支撑框的上部并排安装有多个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轴向长度由前往后逐渐减小,每个所述第一丝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下侧设有与其相抵的托板,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安装有能够自由旋转的第一活动导线块,所述第二支撑框位于靠近拉拔塔轮组件的输入端处安装有第一固定导线块,所述第二支撑框的侧端安装有第一动力箱,所述第一动力箱中安装有用于驱动各个第一丝杆同步进行正向或反向旋转的第二电机和第一传动链带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金属极细线的自动化绕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拔塔轮组件包括第三支撑框、第三滑套、塔轮和第三电机,所述第三支撑框的下侧设有与轨座上侧滑轨配合的第三滑套,所述第三支撑框转动支撑有能够由第三电机带动旋转的塔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金属极细线的自动化绕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轮的外表面设有变径螺旋线槽,所述变径螺旋线槽的窄端作为极细线的输入端,宽端作为极细线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金属极细线的自动化绕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拉扯机构包括第四支撑框、第四滑套、第二丝杆、第二滑块、第二活动导线块、第二固定导线块和第二动力箱,所述第四支撑框的下侧设有与轨座上侧滑轨配合的第四滑套,所述第四支撑框的上部并排安装有多个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的轴向长度由前往后逐渐减大,每个所述第二丝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下侧设有与其相抵的托板,所述第二滑块的上端安装有能够自由旋转的第二活动导线块,所述第四支撑框位于靠近拉拔塔轮组件的输出端处安装有第二固定导线块,所述第四支撑框的侧端安装有第二动力箱,所述第二动力箱中安装有用于驱动各个第二丝杆同步进行正向或反向旋转的第四电机和第二传动链带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金属极细线的自动化绕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架的卷绕轴向长度分别与塔轮的轴向长度、最长第一丝杆的轴向长度、最长第二丝杆的轴向长度相互配合;以牵引极细线从卷绕架中卷绕轴一端位移到另一端作为一个牵引线位移周期,通过控制各个所述第一/二丝杆的螺距以及第一/二传动链带系统中相邻两个第一/二丝杆的传动比,能够使得各个第一/二滑块在一个牵引线位移周期内的位移行程等于所在第一/二丝杆的轴向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金属极细线的自动化绕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座位于第一防拉扯机构、拉拔塔轮组件之间安装有覆膜机构,所述极细线从覆膜机构穿过后,于表面形成一层用于增强抗拉强度的防护膜;所述覆膜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下侧安装有第五滑套,所述箱体的内部安装有供胶筒和位于其上方的覆膜管道,所述供胶筒设有加料管和供胶管,所述覆膜管道设有与供胶管连通的夹层,所述夹层的内壁均布有微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金属极细线的自动化绕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拔塔轮组件位于塔轮的内部安装有加热器,所述塔轮受热后能够对极细线外的防护膜进行进一步加热固化。
10.一种适用于金属极细线的自动化绕线方法,该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实现,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从供线卷绕组件牵引出极细线,利用第一防拉扯机构为极细线提供引导,并消除极细线因为其在供线卷绕组件上牵引位置的轴向变化带来的拉扯;
2)极细线直接从拉拔塔轮组件的输入端进入,或者经过覆膜机构覆膜后再从拉拔塔轮组件的输入端进入,经过拉拔塔轮组件拉拔后,从其输出端引出;
3)从拉拔塔轮组件牵引出极细线,利用第二防拉扯机构为极细线提供引导,并消除极细线因为其在收线卷绕组件上绕线位置的轴向变化带来的拉扯;
4)利用收线卷绕组件对拉拔后的极细线进行单层紧密绕线,当内层缠绕完成后,继续于外侧进行另一层的紧密缠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润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润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4730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