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型纳米颗粒、核酸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212040.1 | 申请日: | 2023-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36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 发明(设计)人: | 都小姣;陈丹丹;王均;黄梦文;杨显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47/34;A61K47/28;A61K47/18;A61K39/215;A61P31/1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65 | 代理人: | 万志香 |
| 地址: | 51064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纳米 颗粒 核酸 药物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型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组合型纳米颗粒由聚乙二醇‑聚乳酸或者聚乙二醇‑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阳离子脂质、和可电离脂质制备而成,所述阳离子脂质的质量占比大于0但不超过4%,所述电离脂质质量占比为45%~70%,所述聚乙二醇‑聚乳酸或者聚乙二醇‑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质量占比占比26%~55%。由所述组合型纳米颗粒与核酸药物制备组合型纳米颗。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组合型纳米颗粒制剂,用于运载核酸药物,转运效率高、核酸能稳定表达,能较好地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肿瘤或者病毒感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组合型纳米颗粒、核酸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信使RNA(mRNA)是连接基因与蛋白质的桥梁,它是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中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的催化作用下,以4种三磷酸核糖核苷(A、U、G、C)为底物,通过磷酸二酯键聚合而成的一类单链核糖核酸。在细胞质中,未成熟的mRNA通过加帽,加尾,以及内含子剪切等步骤完成加工修饰变成成熟的mRNA,成熟的mRNA能够精确指导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过程。mRNA在细胞内翻译且不进入细胞核,所以无整合进人体DNA的风险。同时,它也可作用于传统小分子药物以及抗体药物等无法触及的胞内靶点。因此,以mRNA为预防性和治疗性药物,在多种疾病的防治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和潜力。目前,仅有2款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mRNA疫苗获批应用,针对肿瘤等其他疾病的mRNA药物仍在临床试验中。
mRNA核酸类药物虽然在调控基因表达及恶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但由于mRNA以单链的形式存在,在体外及生理条件下极不稳定,易被空气中或血液中的RNA核酸酶(RNAase)所降解;其次,由于mRNA带负电性,使其难以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部;再次,mRNA难以从内涵体逃逸并进入细胞质中发挥作用。此外,mRNA的尿嘧啶核糖核苷(U)易产生免疫原性,在某些情况下,免疫原性的产生有可能会增加mRNA药物潜在的毒副作用。如何特异性地将mRNA递送进入靶细胞需要解决三大难点:胞外屏障、内体逃逸与胞内蛋白表达。使用递送载体递送mRNA能有效克服上述困难。目前获批临床应用的递送体系为脂质纳米粒(LNP)。近年来,研究一步步在深入,在载体材料的选择中,适用性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大突破。然而,在进行临床应用中,依然会有多种限制,例如LNP给药后主要富集在肝脏部位,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肝炎,并且难以拓展到其他部位的疾病。因此,开发新的非肝靶向的mRNA递送载体将成为核酸药物研发的关键。
本发明的技术团队在构建核酸递送载体的研究中,从递送平台的各个方面不断进行研究和突破,以寻求能够应用于临床应用的核酸药物。前期构建的由聚合物、阳离子脂质、和可电离脂质构成的非肝靶向的核酸纳米制剂取到了很好的非肝靶向的肿瘤治疗效果。而且,其中的基于微通道反应器连续制备方式,让核酸药物具有实现方便的工业化生产的可能,这对核酸药物的产能的提高可转化、智能化的制备技术。本发明的技术团队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聚合物、阳离子脂质、和可电离脂质的用量对于mRNA在体内的转运效率有较大影响,为获得较好的mRNA效果,提高对病毒的治疗效果,有必要研究出一种能稳定表达,且转运效率高的纳米颗粒制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型纳米颗粒、以及由该组合型纳米颗作为载体的核酸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颗粒的药物制剂中的核酸能稳定表达,且转运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组合型纳米颗粒,其由聚乙二醇-聚乳酸或者聚乙二醇-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阳离子脂质、和可电离脂质制备而成,所述阳离子脂质的质量占比大于0但不超过4%,所述电离脂质质量占比为45%~70%,所述聚乙二醇-聚乳酸或者聚乙二醇-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质量占比占比26%~5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120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