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用低闪点、毒性燃料输送管道的泄漏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98241.0 | 申请日: | 2023-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21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 发明(设计)人: | 马维峰;乔学彬;毕红伟;王翠胜;张壹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D5/06 | 分类号: | F17D5/06;F17D1/00 |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王玲燕 |
| 地址: | 264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用低 闪点 毒性 燃料 输送 管道 泄漏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船用燃料管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船用低闪点、有毒燃料输送管道的泄漏检测方法,包括规划管道安装路径,对内管进行分段焊接,将外管封闭焊接在内管外侧,内外管之间填充氮气,外管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外管两端部的管壁分别安装有充气阀和放气阀,外管沿管道主体安装方向上的低位处设有积液池,积液池内安装有液位传感器和第一气体传感器,放气阀下方的管道内安装有第二气体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下降,控制器发出故障信号,燃料输送停止,根据液位传感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探测结果,判断内外管的泄漏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需安装风管,并且可对双壁管的内外管进行泄漏检测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用燃料管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船用低闪点、有毒燃料输送管道的泄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舶航运行业为满足氮氧化物和硫化物的排放标准,新造船舶多配置双燃料系统,而甲醇因其经济环保性能,优选的作为双燃料系统中燃油的替代能源,因甲醇具有低闪点和毒性,为了保证甲醇燃料输送的安全性,通常燃料输送管道需采用双壁管,常规的双壁管包括用于传输燃料的内管和用于通风的外管,通过通风双壁管,风机将安全区域的风,吹过双壁管夹层,并排放到安全区域,如有泄漏,泄漏的甲醇会释放到安全的开敞区域,从而保护机舱区域。
然而该方案风机需要持续运行,不利于船舶的节能减排;有运动部件的设备,维护成本比较高;船舶需要布置风管,增加船厂设计和施工工作量,船东前期投入较大;并且出现燃料泄漏时,并不能判断出内管还是外管泄漏,无法及时对双壁管进行维护,大量甲醇泄漏,会增加燃料管道附近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需安装风管,并且可对双壁管的内外管进行泄漏检测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船用低闪点、有毒燃料输送管道的泄漏检测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供气装置和用气装置所在的位置,规划管道安装路径,对内管进行分段焊接,将外管封闭焊接在内管外侧;在内管分段焊接处对应的外管上开设检测口,所述检测口为四个,沿外管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外管上,检测口为螺纹口且检测口外侧经顶丝螺纹密封,外管在沿管道安装路径上的最低位处开孔并焊接积液池,在外管的两端部焊接支管并安装充气阀和放气阀,在积液池内底部安装液位传感器,积液池侧壁上安装第一气体传感器,放气阀下方的支管内安装第二气体传感器,外管内壁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得到所需管道主体;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制成的管道主体沿管道安装路径铺设安装,管道主体两端分别与供气装置和用气装置相连通,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第一气体传感器和第二气体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充气阀向内外管之间充入氮气并达到压力传感器的设定值,压力传感器设定的压力值大于内管中燃料的压力值;
步骤三、压力传感器检测内外管压力不变,则管道主体正常工作无泄漏;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内外管之间的压力下降,证明内管或外管存在泄漏,控制器发出故障信号,供气装置向用气装置输送燃料停止,根据液位传感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探测结果,判断内管和/或外管的泄漏情况,具体判断结果如下:
a、液位传感器发出报警信号,则内管存在液体泄漏;
b、第一气体传感器发出报警信号,则内管存在雾状液体泄漏;
c、液位传感器和第一气体传感器均发出报警信号,则内管液体泄漏和雾状液体泄漏并存;
d、液位传感器和第一气体传感器均不报警,打开放气阀和充气阀,用新氮气置换内外管之间的氮气,此时若第二气体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则内管存在轻微的雾状液体泄漏;
e、液位传感器、第一传感器和内外管间经氮气置换后的第二传感器均不报警,则内管无泄漏,外管有泄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未经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982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