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芯片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52832.4 | 申请日: | 2023-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31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瀚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31 | 分类号: | H01L23/31;H01L23/485;H01L23/488;H01L23/00;H01L21/50;H01L21/56;H01L21/6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沈晓敏 |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芯片 封装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芯片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包括:芯片,具有设置有焊盘的下表面和与下表面相背的上表面,芯片上表面相对焊盘位置处设置第一凹槽,第一凹槽暴露出焊盘上表面;第一绝缘层,设置于芯片上表面侧和第一凹槽的侧表面;第一金属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表面,并延伸覆盖至焊盘上表面;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第一金属层表面,第二绝缘层部分区域设置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暴露出第一金属层;焊接凸起,设置于第二凹槽内,焊接凸起通过第一金属层与焊盘电性连接。本发明于第一金属层上表面设置第二绝缘层,在能够保护第一金属层、防止金属迁移的情况下,减小封装结构的应力,提高封装产品的信耐性,同时提高封装结构的散热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芯片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在传感器领域对分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摩尔定律数据屡次被刷新。堆栈式CIS(CMOS image sensor,CMOS图像传感器)由80nm级别发展到60nm级别,甚至40nm级别。CIS的线路分布越来越薄、间距越来越小,对于封装而言,堆栈芯片的焊盘结构分布有多层,厚度在100nm左右,很薄且很脆弱。
现有技术中,在芯片的封装过程中会产生应力,第一,缓冲层会对芯片焊盘产生应力,在冷热环境冲击之下,容易造成焊盘破裂;第二,封装结构中的金属层主要材质包含Ni金属,Ni本身应力较大,也很容易造成焊盘破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芯片封装结构,以减小封装过程中的应力问题,提高信耐性。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芯片封装结构,包括:
芯片,所述芯片具有设置有焊盘的下表面和与所述下表面相背的上表面,所述芯片上表面相对所述焊盘位置处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暴露出所述焊盘上表面;
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芯片上表面侧和所述第一凹槽的侧表面;
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表面,并延伸覆盖至所述焊盘上表面;
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表面,所述第二绝缘层部分区域设置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暴露出所述第一金属层;
焊接凸起,所述焊接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焊接凸起通过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焊盘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金属层材料为Al和/或Cu。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部分区域处还设置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正下方。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层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面积。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焊接凸起和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还设置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为Ni、Au、Pd中的一种材料或几种材料的合金,所述第二金属层厚度为1~2μm。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材料为SiO2和/或Si3N4。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芯片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芯片,所述芯片具有设置有焊盘的下表面和与所述下表面相背的上表面,于所述芯片上表面相对所述焊盘位置处形成第一凹槽,使得所述第一凹槽暴露出所述焊盘上表面;
于所述芯片上表面侧和所述第一凹槽的侧表面形成第一绝缘层;
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表面形成第一金属层,并将所述第一金属层延伸至所述焊盘上表面;
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表面形成第二绝缘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528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