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陆地环境的水下大深度均压试验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05378.7 | 申请日: | 2023-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63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刚;杨继锋;史文森;陈建华;颜骥;王条;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G01N3/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科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4 | 代理人: | 陈祺 |
| 地址: | 266199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陆地 环境 水下 深度 试验装置 | ||
1.一种基于陆地环境的水下大深度均压试验装置,包括管路系统和与管路系统相连接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系统包括模拟补偿器注疏水分系统、充放气分系统、压力补偿分系统、压力测量分系统、模拟容器(1)、充气容器(2)、模拟补偿器(3)、压缩气瓶(4)和水循环分系统,所述水循环分系统包括接水箱和水泵;
所述模拟补偿器注疏水分系统用于向模拟补偿器(3)注水和疏水;
所述充放气分系统用于对充气容器(2)内部的压强进行调节;
所述压力补偿分系统用于确保模拟补偿器(3)内部压强与充气容器(2)内部压强的均衡;
所述压力测量分系统用于对模拟补偿器(3)、充气容器(2)的压强进行实时测量;
所述压缩气瓶(4)用于向压力补偿分系统和充气容器(2)充放气分系统供气;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操控一体机和均压监控箱,所述操控一体机用于向均压监控箱发送控制指令,所述压监控箱接收操控一体机的控制指令对管路系统进行控制,采集管路系统的相关信息向操控一体机反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陆地环境的水下大深度均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容器(2)安装在模拟容器(1)的内部,所述充气容器(2)容积为0.02m3、且承压大于0.3MPa,所述充气容器(2)分别与充放气分系统、压力补偿分系统和压力测量分系统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陆地环境的水下大深度均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补偿器(3)容积为0.04m3、且承压大于0.3MPa,所述模拟补偿器(3)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水位传感器、以用于监控模拟补偿器(3)内部的水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陆地环境的水下大深度均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补偿器注疏水分系统包括注水管路、疏水管路、注水通气管路和阀组,所述注水管路安装在接水箱和模拟补偿器(3)之间,所述注水管路通过水泵与接水箱连接,所述疏水管路安装在注水管路上并与接水箱连接,且所述疏水管路上安装有第五手动球阀(23)和第九电磁阀(11),所述注水通气管路安装在模拟补偿器(3)顶部、且连接有第一电磁阀(17),所述阀组包括安装在注水管路上的第一手动球阀(22)、第二电磁阀(10)和第二手动球阀(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陆地环境的水下大深度均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补偿器注疏水分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注水管路上的第一自流管路、安装在第一自流管路上的第三手动球阀(31)、连接在注水管路上的第二自流管路和安装在第二自流管路上的第十二电磁阀(8)与第四手动球阀(30),所述第二电磁阀(10)位于第一自流管路和第二自流管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陆地环境的水下大深度均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系统包括安装在压缩气瓶(4)输出端的截止阀(32)和安装在截止阀(32)输出端的充气管路,所述充气管路上安装有空气滤器(36)、第一减压阀(33)、第二减压阀(34)、第六手动球阀(27)和第三电磁阀(15),所述充气管路的输出端分两路与模拟容器(1)连接,所述充气管路输出端的两路分别安装有第四电磁阀(12)和第五电磁阀(13),所述充气管路输出端两路的末端合并为一路、且与充气容器(2)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12)和第五电磁阀(13)上连接有放气管路,所述放气管路上安装有放气阀(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陆地环境的水下大深度均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补偿分系统包括连接在充气管路上的第十电磁阀(18)和第十一电磁阀(19),所述充气管路通过第七手动球阀(26)与模拟补偿器(3)连接,所述压力补偿分系统还包括安装在模拟补偿器(3)顶部的排气管路、安装在排气管路上的第八手动球阀(25)和第六电磁阀(16),所述模拟补偿器(3)的底部连接有导水管路,所述导水管路上连接有第九手动球阀(28),所述导水管路与接水箱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0537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