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穿戴式设备的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07585.9 | 申请日: | 2023-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08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 发明(设计)人: | 夏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昕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S11/02 | 分类号: | G01S11/02;H04W64/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致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21 | 代理人: | 许朋波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穿戴 设备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可穿戴式设备的检测方法,属于动态范围测试技术领域。定位分站与分站端测试电脑为多组测试电脑,其通过WiFi连接到开启热点的手机,两端的测试人员对测试电脑进行互联网时间同步、校准,移动载具由远处进入定位分站识别覆盖区域,依次经过5个测试点,每完成一次,两端电脑各保存一次数据,往复移动重复进行三次点位测试,移动载具在移动状态下进行测量,使移动载具的反光板位置与测试点为对齐且与反光板反射板高度一致,验证出的动态定位误差通过计算,得出最大动态范围和最小动态范围,代入初始状态下被检测设备的数据,是否达到合格数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态范围测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可穿戴式设备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诸多方便。其中,可穿戴式设备(例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头戴式设备等等)成为新宠,受到广大用户的追捧。由于可穿戴式设备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检测其最大动态范围是否符合生产需求。
专利号CN201611103894.2公开了可穿戴式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可穿戴式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检测可穿戴式设备是否受到用户手指的按压接触;当检测到所述手指可穿戴式设备受到所述用户手指的按压接触时,获取所述用户手指的指纹图像,并对所述用户手指进行生物电阻抗测量;通过所述指纹图像对所述用户手指的指纹进行指纹识别;当所述用户手指的指纹匹配成功、且所述生物电阻抗测量中的电阻抗匹配成功时,确定所述用户为合法用户。
此专利解决了难以有效实现用户身份识别、可穿戴式设备中数据安全性降低的问题;但无法对可穿戴式设备进行动态范围测试,检测可穿戴式设备是否处于阈值范围内。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穿戴式设备的检测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方案
可穿戴式设备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基本无曲度且板体平整的检测架体侧端面,并将检测感应器分多组定位安装固定在相应的三脚支架上,以定位分站放置的位置为3米位置;
S2:通过三组检测感应器形成的检测范围覆盖20平米范围内,使用多组单点测量仪平铺放置,其多组单点测量仪的间距不绝对均等,且多个测试点在路面上标记测试点到检测架体侧之间的实际距离;
S3:摆放反光板固定支架,并在检测架体的侧端面粘贴固定反光板,将多组定位卡全部设定为固定时间与定位分站测量一次;
S4:完成定位摆放后,分别穿过10根条状固定板与检测架体进行固定,再将条状固定板固定在移动载体上,进行多角度移动监测;
S5:将光电传感器贴于移动载体的侧端面,在往复移动状态下进行测量;再将光电传感器连接到开关量转换模块上,转成以太网连接到测试接收单元内,测试接收单元打开调试工具,用于读取、保存光电传感器和反光板之间的触发时间;
S6:定位分站与分站端测试电脑通过以太网线连接,打开UWB定位上位机软件,用于读取、保存与定位卡之间的测距结果和测距时间;
S7:将定位分站端测试电脑保存的UWB测距结果、测距时间与移动载具端保存的光电传感器触发时间记录进行比对,找出传感器被触发时刻前后0.5秒内每张定位卡对应的UWB测距结果,测距结果与测试点实际距离相减之后,即可验证出动态定位误差。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在路面边缘排列设置的5个测试点,其对应的道侧摆放反光板固定支架。
优选的,所述光电传感器型号为欧姆龙E3JK-RN11-C,所述反光板型号为欧姆龙E39-R1,所述开关量采集转换模块型号为卓岚ZLAN68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昕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昕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075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延时递传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分布式资源识别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