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极片及电场治疗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561065.2 | 申请日: | 2022-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28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 发明(设计)人: | 应建俊;沈琪超;惠嘉杰;陈晟;于晶;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N1/04 | 分类号: | A61N1/04;A61B5/01;A61N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王剑 |
| 地址: | 214174 江苏省无锡市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电场 治疗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极片及电场治疗系统。电极片包括一柔性线路板、设于柔性线路板上的多个电极元件以及设于柔性线路板上并收容于相应的电极元件内的多个温度检测器,所述柔性线路板内部嵌设有多路线路,多路线路包括一路向所有电极元件传输交流电信号的AC信号线、分别将相应温度检测器的接地端接地短接的多路接地线以及与多路接地线配合以分时传输相应温度检测器的检测信号的多路信号输出线,所述柔性线路板的线路的总数量不大于10路。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片通过柔性线路板的多路信号输出线与多路接地线的配合以分时传输相应温度检测器的检测信号,可使温度检测更全面、准确,还减少了电极片整体的重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肿瘤电场治疗的一种电极片及电场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肿瘤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等,但都存在相应的缺点,比如放疗和化疗会产生副作用,会杀死正常的细胞。利用电场来治疗肿瘤也是目前研发前沿之一,肿瘤电场治疗是一种利用电场发生器产生一种通过低强度、中高频、交变电场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进程的肿瘤治疗方法。研究表明,电场治疗在治疗胶质母细胞瘤、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膜间皮瘤等疾病治疗中效果显著,该治疗方法施加的电场可影响微管蛋白的聚集,阻止纺锤体形成,抑制有丝分裂进程,诱导癌细胞凋亡。
现有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主要包括生成肿瘤电场治疗用交变电信号的电场发生装置、与电场发生装置电性连接的转接器以及通过转接器与电场发生装置电性连接的多对电极片。电场发生装置通过转接器将肿瘤电场治疗用的交变电信号传输至每一电极片,进而通过电极片向患者肿瘤部位施加交变电场进行肿瘤电场治疗。肿瘤治疗电场施用到患者身体上,会在电极贴敷皮肤的相应位置处聚集热量,因此要实时监测电极贴敷在患者肿瘤部位对应体表的温度。当体表温度过高时,要及时调整电场强度,要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患者皮肤低温烫伤。
每个电极片均设置多个电极单元。现有的电极片在其部分相应的一些电极单元上均设置一个热敏电阻元件,并且每个热敏电阻元件之间相互并行连接。热敏电阻元件的阻值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热敏电阻元件的阻值变化对应于电极单元贴敷的体表的温度变化。进一步每个电极片上皆设置有8个热敏电阻元件,每个电极片与转接器之间连接设置10芯导线的线缆。每个电极片均通过10芯导线的线缆传递8个热敏电阻元件的阻值。即10芯导线的线缆包含8根将热敏电阻元件感测的温度信号传输给转接器的信号输出线,另外还包括1根与各个热敏电阻元件连接的接地线和1根向各个电极单元连接的AC信号线。不管电极片上的电极单元数如何,电极片上热敏电阻元件的数量不超过8个,电极片都通过10芯导线配置的线缆与转接器连接。例如,在具有9个电极单元的电极片上设置8个热敏电阻元件,那么需要8根独立的导线传输8个热敏电阻元件的信号,此时电极片中热敏电阻元件覆盖率是89%(8/9≈0.89)。又例如,若在具有13个电极单元的电极片设置8个热敏电阻元件,此时电极片中热敏电阻元件覆盖率是62%(8/13≈0.62)。再例如,在具有20个电极单元的电极片设置8个热敏电阻元件,此时电极片中热敏电阻元件覆盖率是40%(8/20≈0.4),超过一半电极单元的温度无法监控,容易出现由于监控不全面而造成患者皮肤低温烫伤的情况。若需要满足电极片的每个电极单元上都设置热敏电阻元件,由于热敏电阻元件相互并行连接,则需要更多导线的线缆。然而这样会导致线缆变粗、线缆的柔软度变硬,增加线缆固定的难度。同时,电极片整体的重量因线缆的导线变多而增加,会影响电极片与患者肿瘤部位对应体表之间的粘附效果,还会增加患者的负重,引起不适。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极片及电场治疗系统,以全面监控电极片中每一个电极单元对应贴敷的患者体表的温度,同时减少位于电极片与转接器之间的线缆的导线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路结构简化、温度监测全面准确、线缆导线数少的电极片及电场治疗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5610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X光机检测用移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针对管类零件油压检测设备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