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式类镜面工件表面缺陷检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355082.0 | 申请日: | 2022-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04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张真;梁彦龙;杜毅甫;高秀斌;包念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云创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88;G03B15/02;F21V21/14;F21V3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九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7 | 代理人: | 王晓青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式类镜面 工件 表面 缺陷 检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隧道式类镜面工件表面缺陷检测系统,涉及缺陷检测装置领域;该系统包括控制部、连接于控制部且用于传送待检测工件的传送部、悬架部和检测部;控制部包括沿左右侧对称布设的两个控制柜,悬架部设置为悬设于控制柜上方的一悬架,悬架与两个控制柜构成龙门架结构;检测部包括三个,分设于两个控制柜相对的侧面及悬架靠近传送面的侧面上,并且任一检测部均包括检测光源和拍摄单元;检测光源和拍摄单元分别用于向穿行至龙门架结构内的待检测工件检测面发光投影和拍摄投影图像;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控检测光源和拍摄角度,获得待检测工件检测面在各条件下的图像,进而对图像处理后能全面的获得检测面上所有的缺陷数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缺陷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式类镜面工件表面缺陷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截止2021年4月,中国全国汽车保有量在2.6亿辆左右,千人汽车保有量从原来不到10辆快速增长到180多辆,并且未来随着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不断升级和城市化逐步推进,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然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即汽车的生产制造和销售使用在未来仍具有蓬勃的发展情景。
在汽车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汽车外观检测作为汽车安全检测中的重要环节,检测手段和工具在长期以来却没有得到较大的发展,而且其检验标准也多为定性判断;对于汽车外观检测过程,想要实现节拍快时间短精准度高的要求,具有极大的工作难度。具体的,现有汽车外观检测方法只有人工检测,而人工检测具有诸多的缺点,包括:1)对汽车外观检测的认识不够,只能定性,不能定量;2)对检测人员配置不到位,业务水平参差不齐;3)凭感觉填检测表,出现不认真检查的情况;4)检测数据不真实,对要直接测量的数据瞎填乱填;5)检测时间长,整车一般在10分钟以上,效率低下;6)检测精度不高,对尺寸、大小、高度等信息无法达到高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式类镜面工件表面缺陷检测系统,能够全面获取待检测工件的表面数据,检测精度和效率高;具体的,通过搭建龙门架结构将检测光源及摆设单元阵列式设于朝向待检测工件的检测面,按实际检测需求进行拍摄单元角度的调整,及检测光源类型的依次调用,获得工件表面的高清图像;进一步通过对高清图像处理后输出展示缺陷结果在现场大屏上。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式类镜面工件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包括传送部、控制部、悬架部和检测部;
所述传送部控制连接于所述控制部,所述传送部用于传送待检测工件;
定义传送部的传送面为水平面、传送方向为前后方向,则所述传送部传送方向的两侧为左右侧;
所述控制部包括沿左右侧对称布设的两个控制柜;所述悬架部设置为悬设于两个所述控制柜上方的一悬架,所述悬架的左右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柜,并且所述悬架与两个所述控制柜构成龙门架结构;所述龙门架结构的高度至少使得所述待检测工件沿传送方向自由移动;
所述检测部包括三个,分设于两个所述控制柜相对的侧面及所述悬架靠近所述传送面的侧面上,并且任一所述检测部均包括控制连接于所述控制部的检测光源和拍摄单元;所述检测光源用于在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下,向穿行至所述龙门架结构内、并与之对应侧的待检测工件检测面发光投影;所述拍摄单元用于在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下,拍摄穿行至所述龙门架结构内、并与之对应侧的待检测工件检测面的投影图像;
当所述待检测工件经所述传送部移动至所述龙门架结构内,所述控制柜控制所述检测光源和拍摄单元启动工作,以便根据拍摄单元获得的投影图像分析所述待检测工件表面缺陷。
进一步的,定义设置在控制柜侧面的检测部为第一检测部、设置在悬架靠近传送面侧面的检测部为第二检测部,则所述第一检测部还包括控制连接于所述控制柜的第一驱动单元和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第一伸缩单元,所述第二检测部还包括控制连接于所述控制部的第二驱动单元和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二伸缩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云创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云创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3550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