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逆变器铜件表面处理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240353.8 | 申请日: | 2022-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74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毛庆;计金祥;林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三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B21/00 | 分类号: | B24B21/00;B24B21/18;B24B55/06;B24B55/12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84 | 代理人: | 黄乐瑜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变器 表面 处理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逆变器铜件表面处理设备,所述驱动箱体的箱架内侧位于底部边角端位置处对称连接有两组驱动轮,且驱动箱体的箱架上方靠近中线的一侧设置有张拉轮,所述驱动轮与张拉轮的导轮外侧环箍有抛光带,所述负压管道与烟尘管道的对合端口内部设置有负压风扇。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箱体与负压风箱的共同装配,具有良好的一体位移性能,当利用抛光带进行抛光时,通过多组负压管口的等间距对称负压抽吸,其一方面能够对抛光带抛光逆变器铜件表面产生的粉尘进行第一时间的负压吸尘工作,另一方面能够随驱动箱体的位移,同步位移传动,对位移抛光逆变器铜件产生的粉尘进行实时吸尘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逆变器铜件表面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其广泛适用于空调、家庭影院、电动砂轮、电动工具、缝纫机、风扇、照明等,在对逆变器生产组装过程中,铜件作为逆变器导电的线排,主要用于电流的导电传输工作,而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逆变器的需求量越发提高,铜件(铜合金件)产量和消费量也大幅度提高,同时对铜件(铜合金件)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铜件(铜合金件)在生产过后都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工作,常见的表面处理主要包括铜排涂漆、铜排镀锡两种方式,而其不管是那种方式,其在处理前都需要进行表面抛光处理,例如现有专利技术所示:
经检索,中国专利网公开了一种用于铜排生产用的表面处理装置(公开公告号CN212420847U),此类装置通过在操作台的支撑架上安装吸尘管道,从而通过吸尘装置对打磨抛光装置在打磨抛光时所产生的粉尘进行吸附。但是,此类采用固定形式的吸尘装置,只能对单一方位处的粉尘进行吸尘工作,其吸尘范围有限,吸尘性能较为单一,无法有效的对抛光铜件产生的粉尘进行全面的吸尘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变器铜件表面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逆变器铜件(铜合金件)在进行表面处理时,对于铜件(铜合金件)抛光产生的粉尘处理范围有限,处理性能较为单一,无法有效的对抛光产生的粉尘进行全面的吸尘处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逆变器铜件表面处理设备,包括驱动箱体、抛光带、负压风箱;
所述驱动箱体与负压风箱通过对称安装于驱动箱体箱架后侧的两组安装背板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箱体的箱架内侧位于底部边角端位置处对称连接有两组驱动轮,且驱动箱体的箱架上方靠近中线的一侧设置有张拉轮,所述驱动轮与张拉轮的导轮外侧环箍有抛光带;
所述负压风箱的箱架内部沿水平方向安装有负压管道,所述负压管道的风管底部沿水平方向且贯穿负压风箱的底部板面对称开设有多组用于收集抛光烟尘的负压管口,且负压管道的风管一端贯穿负压风箱的侧板面与用于收集烟尘的烟尘管道连通;
所述负压管道与烟尘管道的对合端口内部设置有负压风扇。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负压风箱的箱架上方位于两端位置处对称设置有与横竖向驱动设备相连的两组驱动支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箱体的箱架底部靠近中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推动张拉轮升降的升降气缸,且驱动箱体的箱架顶部靠近中线的一侧对称贯穿设置有正对于张拉轮下方的两组导向滑套,两组所述导向滑套的轴套内部贯穿卡合有两组升降导杆,所述升降导杆的臂杆顶端与旋转座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座的输出端与张拉轮转动连接,所述升降导杆的臂杆底端延伸至驱动箱体的腔室内部与升降气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箱体的箱架前端靠近中线的另一侧贯穿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驱动箱体的后侧板面设置有同步带轮A,两组所述驱动轮的一端输出端贯穿驱动箱体的后侧板面均设置有同步带轮B,所述同步带轮A与同步带轮B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三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三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2403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向导风板结构及其空调
- 下一篇:六轴机器人收放板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