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流接触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022532.4 | 申请日: | 2022-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96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 发明(设计)人: | 郑胜友;孔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50/14 | 分类号: | H01H50/14;H01H50/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代春茹 |
| 地址: | 3256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接触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流接触器,具体涉及电力领域,包括接触器,所述接触器外壁一侧设置有防脱落机构,所述防脱落机构包括滑槽、滑块、卡箍、限位槽、限位杆、防护垫和固定螺栓。本实用新型通过防脱落机构的设置,在交流接触器工作使用时,可以先将卡箍拉动,在滑槽与滑块的相互作用下,带动卡箍进行移动,同时利用限位杆塞入限位槽内侧,在限位槽与限位杆的作用下,对卡箍进行固定,进而对线体进行防脱落,避免线体在拉扯的过程中,可能会意外脱落,造成输入端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进而导致接触器接触不良,影响到电力控制设备后续的使用,且利用防护垫可以在对线体进行固定时,起到防护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电力的发现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二十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在电力控制设备中,需要用到交流接触器。
经检索,现有专利(公开号:CN203351510U)公开了一种交流接触器,其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接触器本体,支撑架一侧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相对支撑架另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与支撑架之间夹设有反力机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减小的效果。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1、现有的交流接触器在工作使用时,线体在拉扯的过程中,可能会意外脱落,造成输入端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进而导致接触器接触不良,影响到电力控制设备后续的使用;2、现有的交流接触器在工作使用时,长时间使用之后,表面温度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也随着增长,进而会造成交流接触器的老化速度加快,导致增加了成本,且需要对交流接触器进行定期更换;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交流接触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接触器,能够对线体进行防脱落的优点。
(二)技术方案
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流接触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接触器,所述接触器外壁一侧设置有防脱落机构,所述防脱落机构包括滑槽、滑块、卡箍、限位槽、限位杆、防护垫和固定螺栓,所述接触器外壁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侧配合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外壁一侧设置有卡箍,所述卡箍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侧配合安装有限位杆,所述卡箍内侧配合安装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垫表面贯穿设置有固定螺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滑槽通过滑块与卡箍构成滑动结构,且滑槽与卡箍平行分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卡箍通过限位槽与限位杆活动连接,且限位槽的尺寸与限位杆的尺寸相匹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护垫通过固定螺栓与卡箍螺纹连接,且卡箍与防护垫平行分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触器表面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滑轨、滑轮、防护板、活动槽、活动杆、散热网和螺纹杆,所述接触器表面开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内侧配合安装有滑轮,所述滑轮外壁一侧设置有防护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护板表面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侧配合安装有活动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触器表面设置有散热网,所述散热网表面贯穿设置有螺纹杆。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流接触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伊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0225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舱应急电源
- 下一篇:一种偏振光同轴调节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