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弹簧用减振器密封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916741.7 | 申请日: | 2022-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18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 发明(设计)人: | 杨华;于黎明;田仙林;彭李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保隆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9/36 | 分类号: | F16F9/36;F16F9/02;F16F9/3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叶濛濛 |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弹簧 减振器 密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弹簧用减振器密封结构,减振器包括有活塞杆组件以及位于活塞杆组件外侧的贮油筒组件,活塞杆组件的顶部用来连接到空气弹簧;所述贮油筒组件内部固定有导向器组件,所述导向器组件包括有外框架,外框架的内侧且位于活塞杆组件的外侧设有上密封组件和下密封组件;本申请通过在外框架的内侧且活塞杆组件的外侧设有上密封组件和下密封组件,上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圈和聚四氟密封环,二者过盈配合,并安装在导向器开口槽内,通过该种副油封加上下密封组件的结构方式,有效实现减振器密封位置的双向密封,阻断来自空气弹簧上腔的瞬间高压气体沿着腔体进入减振器油腔内部,也能够有效的保护减振器存在漏油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弹簧用减振器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在乘用车领域,空气弹簧减振器支柱总成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使用在高端的豪华轿车上,减振器作为悬架系统中的一个子零件,作用当然不可忽视,减振器的好坏决定了车辆行驶的舒适性、操控性。所以,这就要求对减振器的整体性能要求非常严格。特别是工作腔要求注满油的减振器结构产品。下端是浮动活塞结构的,要求更加苛刻。
传统的密封结构为了满足减振器的密封性能,选择复合式油封结构,结构上属于倒“八”字型结构,参照图1和图2所示的现有空气弹簧减振器,导向器组件一3的内侧底部安装倒“八”字型复合油封4,活塞2贯穿导向器组件一3,活塞2的顶部安装到空气弹簧1内,当空气弹簧腔1室在遇到颠簸路面快速冲击时,空气弹簧1体积瞬间急剧减少,内部气压会急剧增大。由于倒“八”字型密封结构其密封效果主要依靠密封结构与活塞杆贴合的一小部分,因此倒“八”字型密封结构底部存在气体倒灌风险,此时空气弹簧1的腔室和减振器工作腔瞬间存在压气差,压缩气流会沿着空气弹簧1的腔室微渗入到减振器油腔内部,长期运动积累,减振器油腔内部可能会存在少量气体,使减振器油腔上端存在油气混合,进而导致减振器空程异响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传统的减振器在长期运动以后,出现空气倒灌进而造成的油气混合和减振器空程异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弹簧用减振器密封结构,包括安装在空气弹簧下方的减振器,所述减振器包括有活塞杆组件以及位于活塞杆组件外侧的贮油筒组件,活塞杆组件的顶部用来连接到空气弹簧;
所述贮油筒组件内部且位于活塞杆组件的外侧固定有导向器组件,所述导向器组件包括有外框架,外框架的内侧且位于活塞杆组件的外侧设有上密封组件和下密封组件。
通过在外框架的内侧且活塞杆组件的外侧设有上密封组件和下密封组件,在下密封组件的基础上增设副油封即下密封组件,通过该种副油封加上下密封组件的结构方式,有效实现减振器密封位置的双向密封,有效阻断来自空气弹簧上腔的瞬间高压气体沿着上腔进入减振器油腔内部,也能够有效的保护减振器存在漏油风险,防止出现油气混合和减振器空程异响的风险。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密封组件包括有密封圈和聚四氟乙烯环,所述聚四氟乙烯环位于密封圈内侧并与其过盈配合,密封圈的外侧卡入到外框架上端开设的端口内;聚四氟乙烯环的内侧与活塞杆组件贴合。
通过将密封圈和聚四氟密封环二者过盈配合,并安装在导向器开口槽内,通过该种副油封加上下密封组件的结构方式,有效实现减振器密封位置的双向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密封组件包括有复合油封和油封垫板,所述油封垫板位于复合油封的下方;
所述复合油封的外侧卡入到外框架下端开设的端口内,油封垫板的外侧与外框架的底部卡合固定;所述复合油封和油封垫板的内侧均与活塞杆组件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框架的外侧设有若干个凹槽,所述贮油筒组件的内侧且与凹槽相应位置设有若干个凸块,相应的凹槽与凸块卡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保隆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保隆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9167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混凝土生产设备
- 下一篇:一种半导体封装测试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