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电站用可移动红外热斑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295817.9 | 申请日: | 2022-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36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 发明(设计)人: | 崔慧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慧生 |
| 主分类号: | H02S50/10 | 分类号: | H02S50/10;G01J5/48;G01J5/07;G01J5/02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汪丹琪 |
| 地址: | 新加坡沈氏***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站 移动 红外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电站用可移动红外热斑检测装置,包括云台、红外摄像仪、若干个伸缩支腿、电缆和控制箱,若干个伸缩支腿安装在云台下方,伸缩支腿与光伏板清洗机器人或者巡视机器人可拆卸连接,红外摄像仪安装云台上,控制箱安装在云台下方,红外摄像仪通过电缆与控制箱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通过红外摄像仪实现光伏板温度的监控,借助伸缩支腿及云台方便的调节红外摄像仪的角度和位置,装置能够方便的搭载在光伏板清洗机器人或者巡视机器人上,实现动态的光伏板温度监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电站用可移动红外热斑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部分光伏电站建设在风沙较为严重的地区。由于长期污染形成难以去除的结垢,造成组件下侧靠近边缘区域的光伏芯片过热,影响了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给光伏组件和整个电站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任由热斑发展将会最终导致光伏组件失效。因此有必要保持对光伏电站内光伏板的发热情况进行监控。目前的温度监测设备包括手持式红外摄像设备和无人机搭载红外摄像设备。手持式设备的效率低且人工成本高,无人机搭载的红外摄像设备则存在费用高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新的光伏电站温度监控的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目前缺乏适合光伏电站光伏板温度长期监测设备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光伏电站用可移动红外热斑检测装置,能够完成光伏板发热的监测。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电站用可移动红外热斑检测装置,所述光伏电站包括光伏板清洗机器人及巡视机器人,包括云台、红外摄像仪、若干个伸缩支腿、电缆和控制箱,若干个所述伸缩支腿安装在云台下方,所述伸缩支腿与光伏板清洗机器人或者巡视机器人可拆卸连接,所述红外摄像仪安装云台上,所述控制箱安装在云台下方,所述红外摄像仪通过电缆与控制箱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可移动红外热斑检测装置还包括球头连接杆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红外摄像仪底部,所述安装座设有与所述球头连接杆匹配的球形槽,所述球头连接杆与云台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可移动红外热斑检测装置还包括若干个球头支杆,若干个所述伸缩支腿通过所述球头支杆与云台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箱包括箱体、电池组、通信单元和控制器,所述电池组、通信单元及控制器均安装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红外摄像仪由所述电池组供电,所述通信单元及红外摄像仪均与控制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支腿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由所述电池组供电,所述电动推杆与控制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可移动红外热斑检测装置还包括手持终端,所述手持终端具有显示屏,所述手持终端与所述通信单元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红外摄像仪拍摄的图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通过红外摄像仪实现光伏板温度的监控,借助伸缩支腿及云台方便的调节红外摄像仪的角度和位置,装置能够方便的搭载在光伏板清洗机器人或者巡视机器人上,实现动态的光伏板温度监测。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移动红外热斑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球头连接杆,2、云台,3、球头支杆,4、伸缩支腿,5、红外摄像仪,6、电缆,7、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慧生,未经崔慧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2958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