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不同工作流体两相流循环的均热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962966.X | 申请日: | 2022-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10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力及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不同 工作 流体 两相 循环 均热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不同工作流体两相流循环的均热板,包含平行交错排列的第一沟槽及第二沟槽,并且第一沟槽及第二沟槽分别容置第一两相流循环腔体及第二两相流循环腔体。第一毛细结构及第一工作流体设置于第一两相流循环腔体中,第二毛细结构及第二工作流体设置于第二两相流循环腔体中。其中,第一工作流体的两相流循环工作温度范围大于摄氏零度,第二工作流体的两相流循环工作温度范围可涵盖低于摄氏零度的温区。本实用新型透过一个均热板内具有二种不同工作流体两相流循环在不同温度下协同运作,使得该均热板可以同时适用于摄氏零度以上的高温区以及摄氏零度以下的低温工作,解决多个发热的电子产品因排列组合在一起所造成的温度不均匀分布问题,降低各电子产品之间的温度差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具有不同工作流体两相流循环的均热板,尤其是指一种可以同时适用于摄氏零度以上温区以及摄氏零度以下温区的环境下有效率的工作,解决多个发热的电子产品因排列组合在一起所造成的温度不均匀分布问题,降低各电子产品之间的温度差异。
背景技术
一般是以两相流循环做为热传导的蒸气腔均温板,当工作温度范围的要求是介于摄氏0度与100度之间时,大都选择以水(H2O)做为两相流循环的工作流体。水的汽化潜热为1718K/kg焦耳,在此温度区间时,水做为均温板两相流循环的工作流体可以将均温板的功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但由于在温度低于摄氏零度以下的低温的工作环境下毛细结构中的水会结冰,导致液相工作流体及气相工作流体的两相流循环无法在均温板内完成而导致均温板两相流循环功能失效。因此,在摄氏0度以下的低温工作环境下,均温板通常需选用熔点较低的流体来做为两相流循环的工作流体,使其两相流循环的功能能够覆盖此低温区。
一般极低熔点的工作流体的汽化潜热皆远比水低许多,因此在摄氏0度以上的温区即使两相流循环的功能仍存在,但是气态工作流体的蒸气压非常大,均温板的效能则骤减。然而,一般电子产品,例如电池芯,在高温区的应用场景更需要均温板的两相流循环能够展现出较大的解热及热传导功效,来防止电池芯过热现象。因此,对于一些针对均热及导热需求需要跨越摄氏零度以上温区以及摄氏零度以下温区的电子产品而言,在现有的技术中,以上两种不同工作流体的均温板皆无法两全其美,并且皆难满足实际应用场景上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以上所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不同工作流体两相流循环的均热板,其能有效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使得在同一片均热板的两相流循环的工作温度可以跨越摄氏零度以上温区以及摄氏零度以下温区的同时,在摄氏零度以上的高温区亦能有较好的热传导功效,以解决先前技术的单一工作流体的两相流循环均热板在环境操作温度范围大幅跨越水的熔点摄氏零度所存在的均热板失效或均温效率骤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不同工作流体两相流循环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平板,具有一第一沟槽和一第二沟槽,该第一沟槽用以容置一第一两相流循环腔体,并且该第二沟槽用以容置一第二两相流循环腔体;
一第一毛细结构,设置于该第一两相流循环腔体内;
一第二毛细结构,设置于该第二两相流循环腔体内;
一第一工作流体,设置于该第一两相流循环腔体中;以及
一第二工作流体,设置于该第二两相流循环腔体中;
其中,该第一工作流体为水,该第一工作流体两相流循环的工作温度范围大于摄氏零度,该第二工作流体两相流循环的工作温度范围包含小于摄氏零度的温区,并且该第一两相流循环腔体以及该第二两相流循环腔体相邻排列。
其中,该第二工作流体为丙酮、乙醇、四氟乙烷及氢氟烃类化学制冷剂的其中之一。
其中,该第一两相流循环腔体与该第二两相流循环腔体的截面尺寸不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力及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力及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9629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