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精度多极充磁极头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617025.2 | 申请日: | 2022-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61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 发明(设计)人: | 黄可可;张海涛;童浩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兴隆磁性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13/00 | 分类号: | H01F13/00 |
| 代理公司: | 宁波中致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22 | 代理人: | 张圆;黄挺 |
| 地址: | 31513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多极 充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多极充磁极头,包括主极,主极的两侧各自可拆卸连接有一个副极,主极和两个副极之间形成有绕线间隙,绕线间隙处设有绕设在主极上的线圈;两个的副极在主极两侧呈轴对称式分布;主极包括绕线部,绕线部的末端连接有第一极头部;副极包括极体,极体的一端连接主极,极体的另一端向第一极头部所在方向折弯,并形成有第二极头部;第一极头部和第二极头部之间形成有极头间隙,极头间隙小于组成线圈的漆包线的线外径;主极和副极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相连接;主极上设有螺纹孔,副极上设有与螺纹孔对齐的螺母孔。本实用新型在满足充磁精度的前提下还方便在主极上绕线,同时具有整体使用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磁极头,特别是一种高精度多极充磁极头。
背景技术
多极充磁极头一般来说包括若干主极和若干副极,主极在充磁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副极起辅助作用,如专利公开号CN 113823473 A公开的一种磁栅尺的覆盖式充磁方法,该方法中参与充磁的充磁极头就包括一个单主体以及位于单主极两侧的副极,多极充磁极头由于需要在主极上绕线,因此,主极和副极之间需要预留一定的绕线间隙,出于充磁精度的考虑,单次充磁后磁栅尺上N、S极之间的间隔不宜过宽,也就意味着主极和副极之间的距离需要尽可能的小,但这又会影响到绕线,使绕线变得困难。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兼顾好充磁精度与绕线的难度的多极充磁极头,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多极充磁极头。本实用新型在满足充磁精度的前提下还方便在主极上绕线,同时具有整体使用成本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精度多极充磁极头,包括主极,所述主极的两侧各自可拆卸连接有一个副极,所述主极和两个副极之间形成有绕线间隙,所述绕线间隙处设有绕设在主极上的线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的主极和副极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因此,可以先在主极上完成绕线后再在主极上装配副极,方便了绕线,同时也使得主极与副极之间无需过大的绕线间隙,能保证充磁极头的充磁精度;另外,由于主极与副极是分体式的结构,当其中之一损坏时仅需对其进行单独的更换,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成本。
前述的一种高精度多极充磁极头中,两个所述的副极在主极两侧呈轴对称式分布。
前述的一种高精度多极充磁极头中,所述主极包括绕线部,绕线部的末端连接有第一极头部;所述副极包括极体,所述极体的一端连接主极,极体的另一端向第一极头部所在方向折弯,并形成有第二极头部。
前述的一种高精度多极充磁极头中,所述第一极头部和第二极头部之间形成有极头间隙,所述极头间隙小于组成线圈的漆包线的线外径。
前述的一种高精度多极充磁极头中,所述主极和副极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相连接。
前述的一种高精度多极充磁极头中,所述主极上设有螺纹孔,副极上设有与螺纹孔对齐的螺母孔。
前述的一种高精度多极充磁极头中,所述螺纹孔的个数为两个,两个螺纹孔平行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1-主极,2-副极,3-绕线间隙,4-线圈,11-绕线部,12-第一极头部,13-螺纹孔,21-极体,22-第二极头部,23-螺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兴隆磁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兴隆磁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6170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