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房屋高度检测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099402.8 | 申请日: | 2022-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53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龙;韩智;朱风佳;李雪洁;杨晓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万怡东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5/02 | 分类号: | G01B5/02 |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航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391 | 代理人: | 张正 |
| 地址: | 26652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房屋 高度 检测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建筑房屋高度检测设备,其特在于,包括横梁、底座、支撑杆、安装块、第一放线轮、第二放线轮,所述的横梁的下表面一端通过沿纵向设置的支撑杆连接有底座,横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的安装块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放线轮和第二放线轮,所述的第一放线轮和第二放线轮形状大小相同,并且共用一根固定轴,所述的固定轴贯穿安装块、并与安装块转动连接,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放线轮和第二放线轮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放线轮和第二放线轮上分别以相同的旋向缠绕有第一柔性测量尺和第二柔性测量尺。该设备在安全测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简化测量的过程,并使测量的精度满足规定标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房屋高度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对建筑物的高度进行测量,有时候测量的是整栋楼的高度,有时候则测量每一层的高度。现有的测量方法是通过卷尺对拉的方式进行测量,这种方式操作不便,准确度低,而且工人需要将身体探出建筑物外侧,容易发生危险。
现有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些能够测量建筑物高度的装置,这类装置依然存在着使用不便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房屋高度检测设备,目的是在安全测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简化测量的过程,并使测量的精度满足规定标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房屋高度检测设备,包括横梁、底座、支撑杆、安装块、第一放线轮、第二放线轮,所述的横梁的下表面一端通过沿纵向设置的支撑杆连接有底座,横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
所述的安装块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放线轮和第二放线轮,所述的第一放线轮和第二放线轮形状大小相同,并且共用一根固定轴,所述的固定轴贯穿安装块、并与安装块转动连接,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放线轮和第二放线轮固定连接;
所述的第一放线轮和第二放线轮上分别以相同的旋向缠绕有第一柔性测量尺和第二柔性测量尺,所述的第一柔性测量尺的一端与第一放线轮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配重块;所述的第二柔性测量尺的一端与第二放线轮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收卷机构;
所述的收卷机构通过收卷第二柔性测量尺的长度评估配重块下降的高度;收卷机构包括沿横梁的长度方向固定设于横梁位于第二放线轮一侧的导管。
优选的,所述的导管远离第二放线轮一侧的横梁外表面固定设有安装座,所述的安装座上安装有收卷轮,所述的第二柔性测量尺的端部穿过导管,并与收卷轮固定连接,所述的收卷轮远离横梁一侧的外表面边缘固定设有第一把手,通过旋转第一把手将第二柔性测量尺收卷于收卷轮上。
优选的,所述的导管朝向第二放线轮一侧的横梁外表面及安装块外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所述的导管朝向收卷轮一侧的横梁外表面设有第三导向轮。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柔性测量尺和第二柔性测量尺由柔性织物构成,且第一柔性测量尺和第二柔性测量尺具有相同的宽度和厚度,在初始状态下,第一柔性测量尺和第二柔性测量尺分别位于第一放线轮及第二放线轮上缠绕的圈数相同,所述的第一柔性测量尺和第二柔性测量尺均以单层叠加的方式缠绕于对应的第一放线轮和第二放线轮上。
优选的,所述的横梁朝向安装块一侧的端部还设有调节螺杆,所述的调节螺杆沿纵向贯穿横梁的上下端面、并与横梁螺接,在调节螺杆的底端通过推力轴承连接有辅助底座,调节螺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把手。
优选的,所述的安装块上设有贯通前后端面的槽孔,所述的槽孔内设有轴承座,所述的轴承座内固定设有径向轴承,所述的径向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座过盈配合,内圈与固定轴过盈配合;
所述的轴承座与槽孔内的底部之间还固定连接有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横梁的上表面朝向收卷轮的一端还固定设有显示器,所述的拉压力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显示器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万怡东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万怡东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994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