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四关节机器人的抓取下料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051483.4 | 申请日: | 2022-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52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法斯特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J15/00 | 分类号: | B25J15/00;B25J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一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82 | 代理人: | 王君昌 |
| 地址: | 51134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关节 机器人 取下 机构 | ||
本申请公开了基于四关节机器人的抓取下料机构,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座和机器人,机器人上活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下端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套,螺套通过轴承与固定套连接,固定套下端部与安装座固定连接,安装座下中部通过轴承连接从动轴,从动轴上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前后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外端部分别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分别设有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安装座下端面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设有主动齿轮。本申请不仅能够方便通过转动螺套,调整机器人抓取下料机构的加工中的高度误差,而且提高了工件抓取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基于四关节机器人的抓取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四关节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其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密集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通常只按照人们预定的程序重复一些人们看似简单的动作。设计人员往往只重视机器人的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国都致力于研制具有完全自由能力,拟人化的智能机器人。
现有的基于四关节机器人的抓取下料机构,不易于高度对其高度微调,在机器人按照过程中,存在高度误差时,使得工件的抓取行程不够准确,且抓取装置的拆卸不易,在抓取过程中,夹爪出现磨损后,对其更换的效率低,针对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四关节机器人的抓取下料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四关节机器人的抓取下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四关节机器人的抓取下料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基于四关节机器人的抓取下料机构,包括安装座和机器人,所述机器人上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下端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通过轴承与固定套连接,所述固定套下端部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下中部通过轴承连接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上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前后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外端部分别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分别设有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所述安装座下端面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在四关节机器人的转轴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螺套,并将螺套通过轴承与固定套连接,在转动螺套时,螺套能够带动固定套和安装座沿着转轴的轴线运动,在四关节机器人安装过程中,存在误差时,可以通过对螺套调整,可以保障四关节机器人的抓取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转轴设于从动轴上方,且转轴与从动轴中心共线。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其中,转轴用于将抓取装置与四关节机器人连接,而从动轴则用于驱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同时向内运动,从而完成对工件的抓取作业。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均活动插接于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呈“U”字形。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的设置,能够起到对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运动导向,使得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呈直线运动,对于工件的抓取定位准确。
可选的,所述安装座与转轴相互垂直,且转轴与安装座之间设有间距。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将转轴与安装座之间设置间距,能够给安装座在转轴上调节留有空间,在四关节机器人安装过程中,存在误差时,可以通过对螺套调整,可以保障四关节机器人的抓取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互平行,且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活动插接于安装座上。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用于驱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通过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啮合作用,使得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产生同时向内的运动,能够快速完成对工件的抓取作业。
可选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对面均通过螺栓连接有仿形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法斯特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法斯特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514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