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注塑行业的螺母植入及其成品取出的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911289.2 | 申请日: | 2022-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34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 发明(设计)人: | 叶青山;彭国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快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42 |
| 代理公司: | 东莞技创百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08 | 代理人: | 邱凯 |
| 地址: | 341100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注塑 行业 螺母 植入 及其 成品 取出 机构 | ||
一种应用于注塑行业的螺母植入及其成品取出的机构,包括有治具板、机械手治具安装板、用于取放成品的取成品治具和用于取放螺母的螺母植入治具,治具板固定在机械手治具安装板上,取成品治具和螺母植入治具分别固定在治具板上,并且取成品治具和螺母植入治具位置上下错开,取成品治具位于治具板的右上端,螺母植入治具位于治具板的左下端。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械手的作用,螺母植入治具在螺母供料装置上抓取摆列好的螺母后植入到模具中进行注塑,注塑完成后取成品治具把成型好的塑胶件取出。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工人安全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同时可通用不同尺寸不同结构螺母的植入,成本低,结构简单,抓取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行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注塑行业的螺母植入及其成品取出的机构。
背景技术
很多塑料结构件设计时要配套结构件螺纹连接,为保证螺纹连接的强度,需要在塑胶件上植入螺母。现有的注塑生产基本上是通过人工放置,成型后再人工取出成品,这样的生产方式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工人安全得不到保障。此外,现市面上也有注塑成型的自动上料装置,通过机械手抓取螺母植入模具中,再将成型后的产品取出,提高了一定的生产效率,也更加安全,但这种注塑成型的自动上料机装置如在成型一种嵌入螺母成品的模具中,螺母装置在后模上,模具开模后成品位于前模,导致自动上料装置需要设置为后部可以植入螺母的机构、以及前部需要设置为可抓取成品的机构,由于该自动上料装置整体式设计体积大,螺母植入及其成品取出分别为单独的个体,工作效率不高,两者之间工作时会存在配合上的冲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注塑行业的螺母植入及其成品取出的机构,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注塑行业的螺母植入及其成品取出的机构,包括有治具板、机械手治具安装板、用于取放成品的取成品治具和用于取放螺母的螺母植入治具。治具板固定在机械手治具安装板上,取成品治具和螺母植入治具分别固定在治具板上,并且取成品治具和螺母植入治具位置上下错开,取成品治具位于治具板的右上端,螺母植入治具位于治具板的左下端;其中,所述的取成品治具包括有用于安装在治具板的第一固定端和用于取放成品的吸附组件,所述的螺母植入治具包括有用于安装在治具板的第二固定端、装置在第二固定端上的推螺母装置、以及用于扣住螺母的螺母定位套组,螺母定位套组与推螺母装置动力连接。
较佳的,第一固定端包括有第一治具铝型材、第二治具铝型材、第一治具固定块和第二治具固定块;第二治具铝型材通过第二治具固定块安装在治具板上,第一治具铝型材通过第一治具固定块安装在第二治具铝型材上,吸附组件设置在第一治具铝型材上。
较佳的,吸附组件设置有多个,并且第一治具铝型材以及第一治具固定块均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治具铝型材分别通过两个第一治具固定块设置在第二治具铝型材的两端,多个吸附组件阵列排布在两个第一治具铝型材上。
较佳的,吸附组件为真空吸盘组。
较佳的,吸附组件上设有可调节吸附组件位置并适用不同尺寸产品的调节件,调节件与第一治具铝型材滑动配合。
较佳的,第二固定端包括有植入治具板、治具定位柱和植入治具支撑住;螺母植入治具通过植入治具支撑柱固定在治具板上,治具定位柱固定在植入治具板正面,螺母定位套组装置在植入治具板正面,螺母定位套组背面有把螺母推到模具型腔内功能的推螺母装置。
较佳的,推螺母装置包括有推料气缸固定座、推料杆、推杆固定座和推料气缸,推料气缸固定座安装在植入治具板上,推料气缸通过推料杠与螺母定位套组形成动力连接,推螺母装置设有多个,多个推螺母装置分布在植入治具板上。
较佳的,螺母定位套组上包括有钢珠、螺母、硅胶管和螺母定位套,螺母定位套上等间距均布三个锥坑,锥坑中放有三个钢珠,钢珠外面包裹有硅胶管,硅胶管与钢珠弹性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快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快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112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耐火阻燃的PVC管材
- 下一篇:带止逆轴承高效高功率密度永磁同步电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