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病毒采样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688409.7 | 申请日: | 2022-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26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 发明(设计)人: | 谢清华;徐志军;潘兆新;辛健;赵永昌;王盛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博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C12M1/26;B65D5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1100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齐***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病毒 采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病毒采样管,涉及微生物采样运送管技术领域。所述新型病毒采样管包括包括管体、用于封盖管体的密封盖和油封圈;管体内部开设有阶梯盲孔,油封圈设于阶梯盲孔的第一孔内;密封盖的中心设有凸起,密封盖的凸起适配阶梯盲孔的第二孔;油封圈与通孔的底部之间设有隔水垫。本实用新型通过多种密封方式,大大减少了运送病毒样本的过程中产生病毒泄露的可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采样运送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病毒采样管。
背景技术
病毒采样管,是微生物采样运送管中的用于流感病毒、手足口病毒等病毒采样的一种离心管,又名标本运送管;病毒采样管内装载的均为感染性物质,有些甚至为高致病性感染性物质,因此,对病毒采样管的要求非常苛刻,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在使用病毒采样管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泄露,但是现有技术的密封结构过于单一,不能完全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泄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多种密封方式的新型病毒采样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病毒采样管,包括管体、用于封盖所述管体的密封盖和油封圈;所述管体内部开设有阶梯盲孔,所述油封圈设于所述阶梯盲孔的第一孔内;所述密封盖的中心设有凸起,所述密封盖的凸起适配所述阶梯盲孔的第二孔;所述油封圈与所述通孔的底部之间设有隔水垫。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孔与第一孔连接处呈锥形。
进一步的,所述油封圈内部设有空腔;所述油封圈与所述隔水垫接触一端呈锥形结构,另一端设有环形槽,所述密封盖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环形槽对应的环形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油封圈的材料包括橡胶、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增塑聚氯乙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密封盖连接密封槽时,油封圈受挤压变形,压实隔水垫,形成密封;油封圈变形后自身也会形成一层密封;加上密封盖和密封槽的连接也具有一定的密封性;这样就形成了三层密封,大大减少了运送病毒样本的过程中产生病毒泄露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病毒采样管的装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病毒采样管的管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稳定光源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管体1、用于封盖管体的密封盖2和油封圈3;管体内部开设有阶梯盲孔,油封圈3设于阶梯盲孔的第一孔1-1内;密封盖2的中心设有凸起,密封盖2的凸起适配阶梯盲孔的第二孔1-2;油封圈3与通孔的底部之间设有隔水垫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孔1-2与第一孔1-1连接处呈锥形;锥形面与平面最佳角度为30°-60°;有倾斜角度方便取样棉签在侧壁与出口位置刮去液体。
在本实施例中,油封圈3内部设有空腔;油封圈3与隔水垫4接触一端呈锥形结构,另一端设有环形槽,密封盖的内壁上设有与环形槽对应的环形凸起;通过环形凸起与环形槽的连接,装配完成后所述油封圈3的锥形结构被压平,挤占空腔的空间产生弹性形变同时产生恢复原状的弹力,通过弹力挤占空隙,增加密封性。
优选的,油封圈3的材料包括橡胶、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增塑聚氯乙烯;采用存在弹性的材料,通过材料的形变产生更好的密封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博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博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884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盖机瓶盖夹紧机构
- 下一篇:料仓出料防堵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