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级缓冲复合式阻尼减震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625565.9 | 申请日: | 2022-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42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 发明(设计)人: | 侯琳肖;朱新生;刘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福山减震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G13/00 | 分类号: | B60G13/00 |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2 | 代理人: | 林志坚 |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缓冲 复合 阻尼 减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阻尼减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缓冲复合式阻尼减震装置,包括:一级减震杆、缓冲气腔、L型固定架、二级缓冲架、导向架体、安装底板和缓冲套体,所述一级减震杆滑动安装在缓冲气腔上,缓冲气腔通过L型固定架安装在缓冲套体上,一级减震杆的一端安装有二级缓冲架,二级缓冲架滑动安装在导向架体上,导向架体安装在安装底板的上方,缓冲套体设置有两个,两个缓冲套体对称布置在安装在安装底板的上方,二级缓冲架的两侧均滑动安装在缓冲套体上,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固定时,减震器多数都是设置一个弹簧,不能实现多级减震,减震效果不好,且在较小震动时减震器起不到作用,较大的震动则容易损伤减震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阻尼减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缓冲复合式阻尼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系统上一般都装有减震器,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双向作用筒式减震器。减震器是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易损配件,减震器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其它机件的寿命,因此应使减震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目前,市场上减震器多数都是设置一个弹簧,不能实现多级减震,减震效果不好,且在较小震动时减震器起不到作用,较大的震动则容易损伤减震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多级缓冲复合式阻尼减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固定时,减震器多数都是设置一个弹簧,不能实现多级减震,减震效果不好,且在较小震动时减震器起不到作用,较大的震动则容易损伤减震器,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级缓冲复合式阻尼减震装置,包括:一级减震杆、缓冲气腔、L型固定架、二级缓冲架、导向架体、安装底板和缓冲套体,所述一级减震杆滑动安装在缓冲气腔上,缓冲气腔通过L型固定架安装在缓冲套体上,一级减震杆的一端安装有二级缓冲架,二级缓冲架滑动安装在导向架体上,导向架体安装在安装底板的上方,缓冲套体设置有两个,两个缓冲套体对称布置在安装在安装底板的上方,二级缓冲架的两侧均滑动安装在缓冲套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气腔上设置有排气口。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减震杆包括:安装圆台、丁字型减震杆、密封垫和减震延伸杆,所述安装圆台安装在丁字型减震杆的一端,丁字型减震杆的另一端通过螺纹安装有减震延伸杆,丁字型减震杆与减震延伸杆之间安装有密封垫。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垫的材质选用橡胶材质。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套体包括:缓冲垫、弹簧连接片和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垫安装在弹簧连接片的上方,弹簧连接片滑动安装在缓冲套体上,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弹簧连接片与缓冲套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垫的材质选用橡胶材质。
有益效果在于:
当遇到较小震动时,丁字型减震杆推动密封垫在缓冲气腔内滑动,密封垫运动将缓冲气腔内空气自排气口挤出,从而实现减震的效果,当遇到较大震动时,密封垫运动将缓冲气腔内空气自排气口挤出,减震延伸杆带动二级缓冲架在缓冲套体内滑动,可以缓冲减震器与震动抗衡所带来的不适,二级缓冲架运动至与缓冲垫接触,通过二级缓冲架与缓冲垫接触能够减缓碰撞力,避免刚性接触,缓冲垫通过弹簧连接片压动缓冲弹簧,从而实现二级减震的功能,以适用于较大的震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福山减震器有限公司,未经洛阳福山减震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255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