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风电叶片连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489312.3 | 申请日: | 2022-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67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 发明(设计)人: | 谈昆伦;刘叶霖;曹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3D1/06 | 分类号: | F03D1/06;F03D1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锦信诚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13 | 代理人: | 王芳 |
| 地址: | 213135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叶片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电叶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风电叶片连接结构,其沿长度方向的叶片主体包括叶根部、叶中部和叶尖部,叶中部沿其宽度方向上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缘模块、主梁箱模块和后缘模块,其中前缘模块和后缘模块为相对设置的开口结构,主梁箱模块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腹板以及与两腹板的两端连接的两主梁帽,前缘模块的开口端和后缘模块的开口端分别与两主梁帽的侧壁粘接连接,主梁帽的侧壁为倾斜面,且前缘模块、主梁模块和后缘模块的外表面构成平滑的封闭曲面。本实用新型通过主梁箱模块与前缘模块以及后缘模块粘接的方式,无需通过螺栓连接,降低了风电叶片的重量的同时也减少了防雷设计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风电叶片的整体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 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风电叶片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风电叶片是风电机组中将自然界风能转换为风力发电机组电能的核心部件,也是衡量风电机组设计和技术水平的主要依据。随着风电叶片技术的发展,其尺寸限制也在被不断突破,为了方便对大型叶片的制造和安装,分段式风电叶片逐渐得以应用推广。
相关技术中,采用了沿叶片宽度方向分模块的结构形式,如图1中所示,其通过螺栓04将前缘件01、中间件02和后缘件03在宽度方向上进行连接,通过这种连接方式的设置,便于加工和现场的组装,适用于大型化的风电叶片制造;
然而上述通过螺栓04连接的方式增加了风电叶片的整体重量,而且还需要在设计时增加防雷击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制作成本。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块化风电叶片连接结构,替代螺栓连接的形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块化风电叶片连接结构,该风电叶片沿长度方向的叶片主体包括叶根部、叶中部和叶尖部,所述叶中部沿其宽度方向上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缘模块、主梁箱模块和后缘模块,其中:
所述前缘模块和后缘模块为相对设置的开口结构,所述主梁箱模块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腹板以及与两所述腹板的两端连接的两主梁帽,所述前缘模块的开口端和后缘模块的开口端分别与两所述主梁帽的侧壁粘接连接,所述主梁帽的侧壁为倾斜面,且所述前缘模块、主梁模块和后缘模块的外表面构成平滑的封闭曲面。
进一步地,所述腹板的两端与所述主梁帽的连接处弯折设置,使得弯折后的侧面与所述主梁帽的内壁贴合。
进一步地,两所述腹板朝向对方的方向折弯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梁帽内壁上还具有增强层,所述增强层与所述腹板的弯折处包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梁帽的倾斜面朝向内部呈缩口状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梁帽内表面具有与所述前缘模块及后缘模块连接的加强层。
进一步地,所述主梁帽的倾斜面朝向内部呈扩口状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前缘模块、后梁模块以及所述主梁帽的外表面通过加强层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梁帽的倾斜面分两段设置为先扩口再缩口形状,且以所述前缘模块和后缘模块的内侧表面接触处为分界点。
进一步地,所述主梁帽的内外侧均具有与所述前缘模块、后缘模块连接的加强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主梁箱模块与前缘模块以及后缘模块粘接的方式,一方面无需通过螺栓连接,降低了风电叶片的重量的同时也减少了防雷设计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主梁箱模块的设置,也提高了风电叶片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893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