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螺旋式消音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034706.X | 申请日: | 2022-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18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汤仲焘;汤汝根;项永美;叶海泉;杨继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欧特立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13/16;F01N13/18;F01N1/00;F01N1/10;F01N1/12;G10K11/16 |
| 代理公司: | 丽水布锐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35 | 代理人: | 潘增军 |
| 地址: | 3237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螺旋式 消音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螺旋式消音器,包括主体支撑管,容器连接口,连接封口,螺旋消音管,底端封口,出气口和隔音外壳,其中:容器连接口通过螺栓安装在主体支撑管的一端,且连接封口通过螺纹安装在主体支撑管的另一端,该螺旋消音管通过螺纹安装在连接封口的一侧;所述底端封口通过螺纹安装在螺旋消音管的一端,且出气口通过螺栓安装在底端封口的一端,该隔音外壳包裹在螺旋消音管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主体支撑管,容器连接口和螺旋消音管的设置,消音手段为螺旋消声管,可以有效的大幅度减弱噪声,形状复杂,可以快速削弱声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螺旋式消音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螺旋式消音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电动机工作过程中,气体快速冲出排气口,由于高转速的状态下,将会产生巨大噪音,因此,一般都需要安装消音器以减少噪音。
目前的消音器主要包括有阻性消音器和抗性消音器,阻性消音器主要利用消音材料对音波进行吸收,从而达到消音效果;抗性消音器主要使音波在消音器腔室内进行反射与干涉,从而逐渐削弱声强,但是现有的螺旋式消音器依然存在着消音手段均为多层贴层,不能有效的大幅度减弱噪声,形状单一,无法快速削弱声音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螺旋式消音器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螺旋式消音器,以解决现有的螺旋式消音器依然存在着消音手段均为多层贴层,不能有效的大幅度减弱噪声,形状单一,无法快速削弱声音的问题。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螺旋式消音器,包括主体支撑管,容器连接口,连接封口,螺旋消音管,底端封口,出气口和隔音外壳,其中:容器连接口通过螺栓安装在主体支撑管的一端,且连接封口通过螺纹安装在主体支撑管的另一端,该螺旋消音管通过螺纹安装在连接封口的一侧;所述底端封口通过螺纹安装在螺旋消音管的一端,且出气口通过螺栓安装在底端封口的一端,该隔音外壳包裹在螺旋消音管的外侧。
主体支撑管包括基础管体,连接层,初级降噪层和防震包裹层,且连接层粘接在基础管体的内部,该初级降噪层焊接在连接层的内部;所述防震包裹层包裹在基础管体的外表面。
螺旋消音管包括螺旋管,二级降噪面,震动减震层和粘接固定层,且二级降噪面粘接在螺旋管的内部,该震动减震层粘接在螺旋管的外侧;所述粘接固定层粘接在震动减震层的外侧。
主体支撑管采用钢制金属管,且主体支撑管内部的连接层和初级降噪层采用碳钢制金属结构,该主体支撑管内部的连接层和初级降噪层拥有若干相互平行的褶皱;所述主体支撑管内部的防震包裹层采用碳钢制金属外壳,有利于支撑其两端的其他结构,防止本实用整体从此处出现弯折的情况,且可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道消音设备,便于将排气筒发出的噪音在此处进行首次消音。
容器连接口采用不锈钢制金属口,且容器连接口的内部设置有螺纹,该容器连接口可通过其内部的螺纹安装在汽车发出噪音的容器的外侧;所述容器连接口的外侧包裹有隔音棉层,有利于将若干组本使用新型快速的安装在噪音发出位置的容器的外侧,安装和拆卸均可以通过旋转快速的进行安装和拆卸,安装后稳固,不会因为振动导致松脱的情况发生。
螺旋消音管采用碳钢制金属管,且螺旋消音管弯折呈螺旋形,该螺旋消音管内部的二级降噪面采用若干相互平行的凹槽;所述螺旋消音管外侧的震动减震层采用与螺旋管形状一致的高耐热塑料外壳,有利于通过自身螺旋的形状增加消音管的长度,且在螺旋消音管螺旋状态下形成复杂的路径,使声音在其内部的传播出现不断的碰撞,一侧来减弱声音的分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主体支撑管的设置,有利于支撑其两端的其他结构,防止本实用整体从此处出现弯折的情况,且可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道消音设备,便于将排气筒发出的噪音在此处进行首次消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欧特立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欧特立汽车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347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