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偏重吊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63807.X | 申请日: | 2022-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84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庄亚龙;吴硕;陈元军;马一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F11/00 | 分类号: | B66F11/00;B63B73/60;E04G3/30;B66F13/00 |
| 代理公司: | 扬州润中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5 | 代理人: | 张琳 |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偏重 吊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偏重吊篮,包括框式结构的吊篮,吊篮设置有顶部围栏和中部围栏,顶部围栏包括内围栏和外围栏,内围栏与外围栏之间设置有围栏支撑,位于吊篮长度方向两侧的中部围栏中间段留有空隙,空隙两端的中部围栏分别连接有竖直向上的连杆,同侧的两个连杆之间设置有移动栏杆,移动栏杆能够沿连杆上下位移,吊篮底板长度方向两侧均固接有吊耳,所述吊耳包括中部吊耳和端部吊耳,中部吊耳设置于底板中轴线左侧,端部吊耳设置于底板右端,所述底板右端设置有配重块。采用本吊篮装置可以不受驾驶台外凸的影响,使工人对驾驶台正下方的上层建筑外板进行正常施工作业,成本低,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护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偏重吊篮。
背景技术
在船舶制造过程中,船舶上层建筑正面外板的油漆翻新、清洁、打磨等高空作业,如果通过搭设脚手架辅助作业,工人施工会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通常采用吊篮配合行车吊搭载工人进行高空作业,但受上层建筑顶部驾驶台外凸的影响,如果仍然采用常规吊篮加行车吊的作业方式,吊篮无法吊运工人至驾驶台的正下方,吊篮内的工人则无法完成对驾驶台正下方上层建筑外板的作业,而如果外聘蜘蛛人作业则费用高昂,因此急需设计一种低成本、安全可靠的设备,专门用来进行驾驶台下方上层建筑外板的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偏重吊篮,可以将工人运载至驾驶台下方,对驾驶台下方上层建筑外板进行安全、高效的作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偏重吊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式结构的吊篮,所述吊篮设置有顶部围栏、中部围栏和底部围栏,所述顶部围栏包括内围栏和外围栏,内围栏与外围栏之间设置有围栏支撑,内围栏与外围栏之间间隔170mm,位于吊篮长度方向两侧的中部围栏中间段留有空隙,空隙两端的中部围栏分别连接有竖直向上的连杆,连杆顶部与内围栏固接,同侧的两个连杆之间设置有移动栏杆,所述移动栏杆两端分别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套接在连杆外侧,移动栏杆能够沿连杆上下位移,吊篮底板长度方向两侧均固接有吊耳,所述吊耳包括中部吊耳和端部吊耳,底板长度为2960mm,中部吊耳设置于底板中轴线左侧,距离中轴线325mm,端部吊耳设置于底板右端,距离底板右侧边516mm,所述底板右端设置有配重块,配重块为长700mm、宽550mm、高420mm的长方体钢块,配重块左侧长边距离底板右侧边669mm,所述配重块的重量为1.3T。工人站立在吊篮内远离配重块一端,吊篮定载两人,通过计算,合理设置吊耳在吊篮上的安装位置,在通过配重块的平衡配合,使行车吊在运行时,行车吊连接吊篮的钢缆在不与驾驶台接触的前提下,将吊篮载人端的工人运送至驾驶台正下方的上层建筑外板处,对上层建筑外板进行打磨、清洁、油漆翻新等作业,双层围栏对工人起到保护作用,当手扶在内围栏上时,不会出现手被围栏和上层建筑外板夹伤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底板开设有流水孔。在地板上开设流水孔,防止雨天作业时吊篮内部产生积水,影响作业。
优选的,所述底板下表面固接有对称设置的脚墩,脚墩数量为6个。
优选的,所述底板四周侧边围设有钢板网。在底板四周围设钢板网,防止吊篮内的作业工具从吊篮内掉落,造成安全隐患。
优选的,所述顶部围栏和底部部围栏均为空心钢管,所述中部围栏、连杆和移动栏杆均为圆钢。吊篮大部分的围栏结构都采用空心钢管,有利于降低吊篮的整体重量。
优选的,所述外围栏套接有保护套。在外围栏上套接保护套,防止外围栏与上层建筑外板碰擦使上层建筑外板产生磨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计算,对吊篮吊耳的安装位置以及配重块重量、位置的合理安排,使吊篮载人端在没有钢缆吊拉的情况下,吊篮依旧可以在高空保持平衡,将吊篮内的工人运送至驾驶台正下方的上层建筑外板处进行施工作业,既降低了施工成本,又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同时,该吊篮装置还可用于甲板反面施工,扩大了吊篮的可施工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未经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638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